作为道家重要经典之一的《庄子》也即《南华经》中,讲了一个叫做“庖丁解牛”的故事。
它是这么说的: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髋,因其固然。”
然后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为什么听这话就知道养生了呢?
就因为“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借用庖丁解牛的理论,从修行的角度,可以把人的身体分为三个部分:
脏腑;
骨骼;
肌肤。
有人说还有头部呢?
头部是上层建筑,在晋入天阶之前,和修行的关系不大,反正任何一个部分的基础改善都有利于上层建筑就是了。
而在三个基础部分中,脏腑是核心,骨骼是框架,肌肤包括肌肉等什么的是填充。
其重要性,也是依次递减。
不是说排在后面的就不重要,其实身体的任何一个地方都重要,只是如果论修行,必须有个从先到后,这同样也是庄子借疱丁所言的“批大郤,导大髋,因其固然。”
不明先后,不明核心、框架、填充这人体的三大结构而胡乱修炼,就像是拿一把刀在牛身上胡乱砍。
胡乱砍能解牛么?
能!
但这就是瓜娃子,瞎子搞事情。
第一世时,尽管有着鉴天镜的引导,在某些层面上,许广陵也仍然是瞎子搞事情。
第二世时,大的体系已经建立,关于先后,关于核心、框架、填充这些,已经是了如指掌,但实际修行上,许广陵仍然处在一个摸索的过程,不算是瞎子搞事情了,不过还是走得跌跌撞撞。
跌跌撞撞是因为路上还有不少沟沟坎坎没搞清楚。
像是把自己搞瞎搞到仿佛风烛残年这种事。
而来到这第三世,在基础阶段的修行,许广陵基本上就是闲庭信步了。
想怎么漫步,就怎么漫步。
而此时,既然功法已经推演完毕,又从大佬那里借来了一套可以披掩的外衣,那么,锦衣夜行程序,可以启动了。
清晨,朝阳未升,露水还在落叶的身上挂着。
寒凉犹甚。
但走过了凝元境完成了基础阶段的修行之后,直白点说,零下四十度和零上四十度,对于叶小叶现在的这个身体来说,是一样的。
感受上并不会有什么不同。
都是一样的温暖如春,又或者说清凉如秋。
再直白点说,只要不超过限度,他的感受温度基本被锁定在了如普通人的18-24度。
所以此时,叶小叶没有任何顾忌地坐在了院子中的小石台边上。
某种应有的寒意向身体袭来,却仿佛春风吹拂。
而对于整个身体来说,此间真正吹拂的不是春风,而是灵气。
小石台正中,只一米之外,那轻微地汩汩冒着泉水的地方,乃是灵眼,极为浓厚的灵气跟着泉水一起自内向外。
泉水只是汩汩而流,灵气却简直可以用喷发来形容。
当然,再怎么喷发,因为性质的关系,它也是温柔的,而且是极其的温柔。
如极细极细的雨丝,更像是千千万万的光线,就以这个小石台为中心,向着整个院落乃至外间喷洒。
叶小叶就如同坐在花洒下。
灵气如水如雾,喷洒在他的背面。
和真正的水、雾不同的是,在功法的作用下,这灵气毫无阻碍地渗入他的身体。
渗入并不代表就留在身体里。
后边渗入,前边渗出。
如果还是停留在凝元境,那基本上就是竹篮打水。
虽然怎么打都是一场空,但竹篮却会被润湿,而灵气就留在了竹篮上。
“竹篮”是什么?
是人体的骨骼结构。
这样修行,效率自然是比较低的,而且是相当之低。
而哪怕整体是低,这低中也还是分出了三六九等。
不同的人,“竹篮”是不一样的,有的很容易渗水进去,而极端点的却是滴水不沾。
修行上的所谓先天禀赋,在初期,绝大多数就是指的这个“竹篮”。
能用竹篮打水,这已经是这个世界的福利了,不管是上一世,还是地球上的第一世,都是没法这般做的,因为身体直接隔绝了灵气。
你先得打通那种隔绝,才能竹篮打水!
在遇上许广陵之前,两位老人打通了一辈子,也没能真正打通那种隔绝。
简单来说,一辈子辗转,都是在大门外徘徊,不得其门而入。
这也是地球上修行界的总体情况。
如果它有“修行界”的话。
而在这一世,哪怕资质很差,只要接触了功法,开始修行,从修行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正式开始了竹篮打水。
这是凝元境。
而从凝元境晋入玄关境,就像是竹篮中被放入了一个小碗。
所谓的“玄关”,就是那个碗。
当然这么形容其实是不正确的,那个碗不是被放进去的,而是竹篮长久地经过灵气润泽,然后在竹篮的底部或某个地方,萌芽生长出了一根小苗,也即是“碗”。
小苗出,玄关成。
灵气再从外界进入身体的时候,就不再是呼啦啦来又呼啦啦走只留下些微的一点点挂在竹篮上了,而是有一部分,会被小苗吸收。
换言之,留在了那个碗里。
到了这个时候,所谓资质好坏,评价因素又不一样了。
竹篮已经成为了背景,竹篮的优劣不再重要,其影响大幅度降低,现在影响修
喜欢全知全能者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