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面,相比于司马光,这二位人老成精的宰辅对于这样东西看得并不是太重,可是,接下来,他们就得肉痛了。
得到郑侠的奏报之后,他们两个想到的更多,如今可是秋收时节,河东路下起了如此大的雪,即便河东路的百姓们拼着命把地里面的粮食收割上来一部分,那也是杯水车薪。大面积的粮食绝收已经成为了定居,而河东路的大雪多多少少会蔓延到周边的地区。
西北诸路,在孙觉那个老东西的治理之下,即便今年遭遇同样的大雪,百姓们忍忍还是能忍过去的。不过,这个时候孙觉已经辞官归乡去了,他们原本是想把孙觉部下那几个得力的手下,全都调离关中地区,如今看来却是暂时不能动他们几个了。
而更为可虑的却是河北诸路,那里在全国一片向好的时候,连年遭遇辽国蔓延过来的蝗灾,百姓已经死了不少了。其实,他们两个心里面也清楚,保甲叛乱说起来既不是狄谘等那些勾当保甲们的错,也不是郑侠的错,实际上就是河北这些世家大族和当地官员互相勾结,私吞了常平仓和郑侠带去的救灾粮而引发的。
这里面,相州韩家做得尤为过份。
如果,这一次的大雪灾要是蔓延到了河北的话,紧邻辽国幽州的河北肯定会陷入大乱之中。而且,河东路紧挨着的就是汴梁城,这里可是大宋国的都城啊!
这里那就更需要粮食了,相比于河东路,汴梁城肯定是首先要保障目标,其次是河北,那里已经元气大伤了,自然需要粮食稳定局势和元气,而且南方来的粮食也易于运输到河北。
相反,河东路如今雪下得那么大,即便汴梁城有充足的粮食,但是想要把这么多的粮食运进去,也是一件让人非常头疼的问题。
困难始终都在那里,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文彦博和吕公著一直都知道这一点,他们便召集自己的手下一起商议,首先就是要摸清楚这些地方的粮食储备问题,而且,这个锅如今却已经无法甩到蔡确和章敦的身上,原因也很简单,李宪和原先那个太原府知府正是他们两个为了迎合太皇太后高滔滔的意愿这才上奏把他们两个拿下的。
如今,出了事,自然不能是太皇太后的错,更何况,这个郑侠也是他们自己举荐的人。
所以,保证河东路、河北诸路,以及京畿地区的稳定,他们不得不立刻派出自己的心腹到这三处地方严格盘查当地官府、以及常平仓里的粮食的实际数字,并且,在第一时间之内,派当地的军队将这些仓库封闭起来。严防有人趁机倒卖其中的粮食,发这次大雪灾的国难财。
文彦博和吕公著当政那么多年,手底下的人也算是精干,没用十天的功夫就盘查完了这三处地方的粮食储备情况。
总体来说,情况尚好。
其实,也是蔡道十分了解河北诸路和河东路的情况,知道那里的情况非常的不好,这才没有对这两处地方的粮食储备动手而已。
藏富于民计划,在元丰六年中原大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实施了。有关于这一点,宋神宗自己都是心知肚明,也是大力支持的。毕竟,付出也只是丰收的粮食造出来的烈酒而已,而得到的却是从辽国换来的大批牛羊,这些牲畜也在第一时间被低价卖给了百姓。
当然,这个所谓的低价也不是寻常百姓就能够买的起。用蔡道贡献的秘方酿出来的烈酒,从大辽国换来的牛羊,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数量还是落到了北方那些世家大族、地方豪绅的手中。而落在底层百姓手中的耕牛,基本上也就是十分之一左右。剩下的一成,自然被那些好吃的世家大族子弟祭了自己的五脏庙了。
而蔡道的那个硕鼠计划,是自己宋神宗驾崩之后,才开始正式实施的。只不过,在蔡道发布执行这一计划的同时,又下达了一个禁令——元丰八年这一年,任何人都暂时不得触碰京畿地区的粮食储备。
原因有三点:
一是为了保住宋神宗这位先皇的颜面,
二是为了麻痹保守派大臣,同时,蔡京那个时候还是开封府尹,如果京畿地区的粮食储备真得出了问题,他也是难辞其咎的。
三是,因为宋神宗驾崩,要严防辽国和西夏国趁机进攻边境。为了保证大宋朝的稳定,粮食自然是重中之重,内部稳定尤为重要。
不过,对于蔡京的担心,以及对于最后一点的忧虑,蔡道显然有些想多了。
蔡道也没有想到,蔡京居然没有投入以司马光为首保守派的怀抱。
同时,辽国这个时候,是著名的昏君辽道宗耶律洪基当政,这位比宋仁宗当政的时间更长,内部也就更混乱,整日里只顾着游猎的他,又怎么可能顾得上其他呢?
而西夏国因为司马光的原因,暂时也会偃旗息鼓。到了年末,兄妹两个战争狂人相继死去,这也就给了宋夏双方停战的理由和机遇。
因此,京畿地区的府库还是比较充足的,当然,如果和历史上没有蔡道这个穿越者的同期相比较的话,京畿地区府库中的粮食至少少了接近三成,而内库同样是如此。
太皇太后高滔滔虽然非常信任这两位重臣,可她还是把内库交给了自己亲信的太监监管,并没有交给保守派的大臣。
不过,那里也不是没有任何的隐患,狄咏这个草包到现在都没有彻底清剿完参与叛乱的保甲。所以,文彦博和吕公著接连发下命令,严厉指责狄
喜欢奸臣世家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