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意思是与说,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3岁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
所以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基本能看到其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7岁智力就70已定性,基本可以看出其后面一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完全照这种说法,那么言羽小时候的表现,已经决定了他今后的一生,都将是一个白痴。
或许因为穷,很难吃饱,身体发育一直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言羽小的时候很笨,非常笨。
可能是因为笨吧,后来长大了,言羽一直都不记得小时候的事。尤其是6、7岁以前的事情,好像都完全没有发生过似的,根本就想不起来。
家里人常常说起言羽小时候各种各样的趣事,而且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但言羽自己却一点儿印象也没有。
对言羽而言,似乎生命里的意识世界,都是从7岁开始的。
童年的记忆,有大片大片完全是空白,长辈经常说起的这样那样的狗血好笑的事,竟然都没有在他脑海里留下任何的印象,实在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
正因如此,后来稍大些了,每每听到某人对言羽说起自己小时候是如何如何,又怎么抱过他亲过他什么的,言羽总是忍不住会感到怀疑,继而又会非常羡慕,羡慕某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记忆力,竟然连自己小时候的事情都能记得一清二楚,甚至连自己都已经完全忘了不记得了。
这种事经历得多了,言羽禁不住也会怀疑,自己小时候该不会真是脑子有毛病吧,为什么这些事情一件都记不起来呢?
爸爸妈妈经常说,言羽小时候分不清人,舅舅叫成叔叔,外婆叫成曹婆婆。明明很熟的亲戚,过一阵子没见了,下次见面就乱叫叔叔阿姨。
这些言羽都不记得了,只有一件事却记得很清楚,因为家里亲戚多,舅舅舅妈舅婆姨婆的一大堆,其中有一位,家里人让言羽叫“大姨婆”的时候,言羽一直以为叫的是“一婆”,而且自以为是因为一婆最大,所以要叫“大一婆”,而二婆婆三婆婆就不是老大,所以没资格加上‘大’字,不能叫大二婆,大三婆了。
这个误会,直到后来读书偶然看到了大姨婆这三个字,方才醒悟。
亲戚们以前就有点儿担心言羽会不会是智障,怎么说话反应都比别人慢半拍。不过后来发现,他除了大脑发育慢,特别笨,似乎小脑发育也有些问题。
言羽小时候手脚很笨拙,反应很迟钝。
爸爸妈妈扔给他洗脸帕,根本接不住。
于是有意识地训练他:
每次都先问他:“准备好没有?”
“准备好了!”
“我要扔了哦,真的准备好有?”
“真的准备好了,妈妈你扔吧。”
“那我数一二三,数到三就扔哈。”
“嗯,扔吧!”
“一。。。二。。。三。。。噗通。。。”
结果帕子扔过来了,打在他胸口上,直接落水盆里或者掉在地上了,言羽的小手这才伸出来。
后来又让他先就把双手摊开来接,发现结果还是一样:帕子打在手臂上弹落下去了,他的小手才开始缩回去。
气得爸爸直摇头,说这孩子怎么这么笨呢。
妈妈就说,没关系,这是小脑不发达的典型表现,以后会慢慢变好的。
小学期间,言羽还掉进河里和粪坑里几次,所幸命大,都没有被淹死。
可能也是因为笨吧,小时候,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言羽都不怎么爱讲话。一直到很大了,说起话来还是唧唧咕咕,很难听清楚。
有一次在婆婆家吃桃酥,因为一块太大了,妈妈就不许他吃完。他就把桃酥掰成两半,说:“我先吃大半,剩的妈妈帮我带回家,回家我再吃小半。”
因为口齿不清,听起来就成了“我先吃大便,回家我再吃小便”,而且说得一本正经的样子,把大家都给笑坏了。
小时候,因为穷,很少吃到糖,因此言羽和妹妹都特别喜欢吃糖,特别是亲戚朋友从外地带回来的各种各样的糖,言羽吃了以后,还喜欢收集糖纸,没事拿出来闻一闻,似乎还能闻到各种糖不一样的香味,一闻到口水就留出来了。
每次回到外婆家,如果能有糖吃,那简直是把糖都恨不得当成饭来吃;外公外婆很喜欢言羽,临走时还要给他装些糖回去。有一次言羽嫌自己兜太少装不完,就把衣服扎在裤腰上,叫外婆把糖从衣领里往肚皮上倒,然后捧着一大包糖欢天喜地回家去了。
某一天,去参加爸爸同事的婚礼,吃糖吃得欢天喜地的,回家了晚上怎么也睡不着,然后就问:
“爸爸妈妈,结婚有这么多好吃的糖!为什么你们俩结婚的时候不带我去吃喜糖!!!”
爸爸妈妈却笑而不答。
一直过了很多年,言羽都不明白自己当年这个问题到底有啥可笑的。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开窍,才一下子明白了为啥爸爸妈妈当时笑了那么久。
有一天,言羽突然拉着妈妈,说要“#¥”。
妈妈问了几次都听不清楚,就顺着他的声音说:“#¥哦,好,#¥”。心想就这样把他糊弄过去。
谁知言羽不停地说要“#¥”。
妈妈也就只好又跟着说了好几遍:“
喜欢英雄无敌魔法门之众星传说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