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在不久的将来,会迎来一个新的盛世。
而眼下内忧外患之际,李重俊觉得必须用这场仓促组织的大阅兵,来显示自己的江山一统和帝王威严。
有了杀人立威之后,三军将士,不敢太造次,在令旗的指挥下,开始操练军阵。
阅兵结束后,由李重俊发表最后的演说。
“圣人以兴,乱人以废,皆兵之由也。故文事必有武备,耀德在于现兵。所以外清蛮貊貘,内辑华夏,其经济之致欤。”
“自朕登基以来,连年水旱,天灾不断,今日朕仍然坚持阅兵,是因为要以振国威,用蒐军实”。
李重俊慷慨激昂的发表着,讲武结束词。
演讲完毕,大军在各自将领的统率下,离开骊山,返回到各自的驻地。
“今日讲武演练,诸位爱卿可都看明白了?”
李重俊卸去甲胄,问跟在身边的宰相们。
“圣上的意思是?”
姚崇似乎猜到了什么,又不太确定。
“圣上可是想说,大唐军备松弛,长此以往下去,何以御敌?”
张说拱手道。
李重俊点了点头,自从土地兼并开始,府兵制就遭到了破坏。
等他继承皇位后,土地兼并的情况,最为严重,府兵差不多名存实亡。
各地折冲府,大多都是有名额,却没有兵,即便有兵的折冲府,也是人员不齐。
虽然,后来他启用了姚崇等一批能臣,抑制住了土地兼并,却也无法再恢复府兵制。
毕竟,府兵是依靠土地生存,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府兵也就不复存在了。
除非,能够向当初一样,恢复均田制。
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地主士绅,世家门阀,都不会轻易把吃进去的再吐出来。
所以,想要府兵制,是在无可能,要想富国强兵,也只能另辟蹊径了!
见李重俊点头,姚崇等人沉默了,他们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却也没想出解决的办法。
“圣上,臣以为,如今府兵不足,很多只有兵额和官吏,而无兵可调,不如招募强壮为兵。”
张说提议道。
反正现在府兵兵力不足,即便还有,也是一些老弱病残。
这些人连上番宿卫京师都够呛,就别说征调去边防了。
倒不如直接招募一些青壮年,来组成新军,取代原来的府兵,成为长期驻守边境的兵马。
这样一来,即解决了兵源问题,又解决了战斗力的问题,还不用来回调动,省得麻烦。
“张爱卿所言,也并非不可取,招募当地健儿入伍,有利于朝廷,但也容易成为朝廷的负担。”
“诸位爱卿可有什么法子,解决招募带来的弊端?”
李重俊也同意,采用募兵制来代替府兵制。
募兵制虽然能增强军事力量,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对大唐带来好处。
由朝廷来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
这就减轻了民夫的兵役负担,节省了府兵往来与路途的消耗,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从此,兵农合一的制度,将一去不返。
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
由将领直接统兵,虽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使士兵只知将帅,不知朝廷。
募兵最后也会逐渐演变成将领的私人武装。
要是这个时候,边镇的节度使再掌握了驻地的民政、财赋、刑法权力。
便会逐渐脱离朝廷的约束,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便是这样发展而来。
募兵制,不同于府兵制,府兵的粮草武器都是自给自足,减轻朝廷的负担。
而募兵的军器衣粮由朝廷供给,增加了朝廷的军费开支和财政负担。
募兵制更容易出现割据势力,统兵将领更容易拥兵自重。
唐朝为什么一直解决不了藩镇问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成了头等大事。
李重俊可不希望,在将来也要上演一遍安史之乱。
“臣以为,可以借用府兵制管理府兵的法子,来管理募兵!”
张说说道。
“张爱卿,你说说你的想法!”
李重俊顿时来了精神!
“朝廷出面征召各地愿意长期镇守的健儿入伍,如此,可免长期轮换,不熟悉当地情况,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为了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可以每隔三五年,将将领调换,如此一来将帅就无法拥兵自重!”
“军中实行屯田,所得粮草入库,由朝廷派人和当地军屯共同掌管!”
“所开垦之地,可作为军屯的永业田,按照府兵制之法管理,如此解决了军粮问题。”
张说说出了他的想法。
就是在当地开垦军屯屯田,确保当地有足够的军粮供应。
为了防止出现私吞的情况,由朝廷另外派人,与地方司曹共同掌管粮草的事情。
委派的粮官任期为三年,三年一换也可以防止相互勾结。
统兵将领,也可以用这样方**换,以此来确保他们不会出现拥兵自重的情况。
除了轮换,还可以将边军调入京师,成为禁军,将禁军调到边州接受考验。
不仅能够确保边军和禁军的战斗力,还能保证不会出现兵只识将,不识朝廷的局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给节度使过多的权利。
民权、刑
喜欢签到大唐:开局造反当皇帝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