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晓想拍吴山的手稿并不是因为她想在吴山面前秀态度,而是她之前瞥见了几眼,觉得手稿上的某些字句对她有用。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个意思是说,对同一部作品,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解读。
这句话适用于剧本,也适用于陆晓晓和吴山之间。
《灯塔》的剧本陆晓晓看了好几遍,她对角色也已经有了不错的解读,不然刚刚读台词的时候她不会读两次,而且吴山也没有说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也正是因为如此,陆晓晓在手稿上发现了和自己解读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她想把收稿拍下来回去研究。
一部电影不仅仅是导演和编剧的思维思潮,更是演员们和角色的共鸣,傅司霆就曾对陆晓晓说过:没有哪个角色不需要认真解读就能够演得特别精彩,哪怕这个角色是量身定制。
也正是因为这样,陆晓晓觉得她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吴山对剧本以及女一号的定义,才能够在拍摄的时候,尽可能地保证自己能顺利地完成作品。
当陆晓晓一脸严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吴山沉默了好一会儿。
这好一会儿的时间里,吴山都属于没什么表情的。
而正当陆晓晓以为是自己唐突了吴山、不该觊觎对方的手稿时,吴山又忽然轻叹了一声,直接抓过小桌上的手稿递给了她。
“也不用拍照了,直接拿走,等戏拍完的时候,你若觉得没什么用了,再还给我。”
其他导演有什么关于剧本的习惯这个不得而知,但吴山自己是有保存手稿的习惯的。
旁人知道他是名导,拥有无数次闪耀的瞬间,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聚光灯的背后其实是很多个日夜的付出以及无数细节的累积,其中对剧本的反复研读更是占据了极大的部分。
什么拍摄手法,什么叙事结构,什么拍摄技术……
对吴山而言,他认为一部作品最能够打动人的是故事和角色,其余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而如何能保证拍好一个故事?
对吴山导演,那就是反复地琢磨剧本,从细枝末节里不断推进,最终用镜头描述出一个完整而引人深思的故事。
当初吴山和傅司霆合作拍摄《夏秋》的时候,原本吴山也担心傅司霆太年轻沉不住气,但实际接触之后,他发现傅司霆有着远超他年龄的沉稳,在拍戏的时候更是能够耐住性子一遍遍地返工,其中最多的一个镜头,他们整整拍摄了三百多次,而那个镜头也成为了《夏秋》中的经典镜头之一。
时隔八年,当吴山拍摄《灯塔》的时候,当吴山再次遇到刚入行的优秀新人时,当他再次觉得自己可能遇到麻烦的时候,陆晓晓给了他不亚于傅司霆的惊喜。
当年傅司霆也跟彻夜跟他聊过剧本,对角色进行了反复地沟通,但傅司霆可没要走他的手稿进行研究。
想到这里,吴山露出了这次试镜最真实的笑容。
喜欢影帝大大甜到家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