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囧,上一章的章节名再次写错了,内容是对的。
……
是什么原因致使一开始使节团就拥有这么多的武装人员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一开始,使节团的护卫力量本是计划只有七千,后面不是燧发枪和火炮都需要试验吗?皇帝给韩信调去了五千火器兵。
按照道理来说,极度依赖后勤补给的火器兵不应该出现在即将远赴数万里之外的使节团,可皇帝也没有想过要让火器部队去到数万里之外啊!
五千火器部队最远也就是到达西域,使节团将要离开西域继续西行的时候,火器兵就会被划拨给征西兵团。目前火器兵依然属于韩信指挥序列,那不是因为使节团还没有离开西域嘛!
有了五千火器部队的加入,使节团的护卫力量从七千增加到一万二,雇佣兵性质的武装人员严格来说并不被算成官方序列。
随行的商人真的是太多了,每一支商队都会雇佣属于自己的随行武装人员,少到一个商队雇佣数十人,多到一个商队雇佣数千人,结果武装人员成了将近四万。
帝国组织武装团队的合法化是从进军岭南开始,起初是为了肃清岭南的百越族裔,后面捕奴业兴盛的时候,为了让军队从肃清和捕奴中解放更多的兵力,雇佣性质和自由组团就成了可代替的武装团队。
雇佣兵的存在在帝国真的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事实上之前就有类似的组织存在,只是并不叫佣兵团这个名字,他们可以是什么学派的私兵(如墨家剑客),可以是某贵族的门客(如战国四公子谁没个数千几万门客),反正就是真实且存在。
吕哲允许佣兵团合法性不过是将本来会隐藏在暗处的武装团体亮在表面。事实也证明这么做相当有效,因为每一支大小雇佣兵团体都是需要担保。
拥有私人武装在过去是大氏族、大豪商、大贵族才能干的事情,现在却是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军中退伍的老兵可以联合起来组建佣兵团。
“我们那位陛下是在为裁军做准备。”陈余脸上的表情比较怪异,他说:“未来只会保留二十个军团的国防军编制,再多就是四个军团规模的禁军。除此之外。帝国将会建设一支不会超过五十万人的维持治安用公安队伍。”
保持二十个军团规模是开国之初就已经定下的国策。为了适应于这个国策,军方前几年就已经在进行军团非作战人员的“瘦身”。以前一个军团有五万的战兵,但是服务于战兵的辅兵却是从五万到十万不等,骑兵军团许多时候甚至是出现超过十万辅兵的状况。
一直以来辅兵既是服务于战兵的辅助人员,必要的时候他们还需要进行拼杀作战。在这样的基础上,后来帝国不断进行扩编就是挑选于辅兵,将辅兵转正为战兵,一度是在半年之内就扩充四个军团。
目前帝国不但保持着二十个军团,连带二线部队和郡县兵。合起来的规模绝对超过三百万。眼见草原战争……至少是攻下峻稷山和打到狼居胥山之后,帝国将不会再爆发大规模的战争,那么进行裁军肯定是必然的事情。
裁军会留下相当多的后遗症,计划中的将部分人员转为维持地方治安的公安只能消化其中五十万。实际上这五十万公安是顶替掉原本的郡县兵编制,不再作为一支军队而存在,他们的指挥权将由军方转交到地方官系统,另一层的用意也是让文官系统拥有一支暴力队伍,这样无非就是出于一种脆弱的平衡考虑。
那么保持二十个国防军就是维持一百万编制的士兵。禁军最少也容纳了二十万士兵,转为公安的又去掉了五十万人。等于是还有至少一百三十万的人会退役复员。
军人是一种很奇怪的职业,特别是战争年代下的军人,会有一部分的士兵已经习惯刀头舔血,不再适应于和平的生活,他们过去是帝国利刃、为国羽翼,等待退役之后却是极可能成为社会上的隐患。那么怎么办呢?
佣兵团合法化有一部分正是出于有些士兵无法适应和平生活而考虑,更多的是吕哲在为以后国家无法主动发起侵略战争,做的一项民间执行掠夺而埋下伏笔。
肯定的事情,大多数国家发动战争的成本实在是太高,得到的回报却可能极为有限。再有就是。目前是公元前二零六年,帝国周边异族不少,但是要说国家还真的没有几个,频繁地以国家向某个小部落异族开战,想想都觉得有些掉份,还不如鼓励民间武装去进行掠夺。
“那也是藏兵于民的一部分,更是民间快速累积财富的捷径之一。”徐志含笑说道:“士兵在外征战,获得的战利品能保留四成,看似很吃亏,但实际上是占了大便宜,毕竟士兵吃喝全是国家提供。不但是吃喝,他们身上哪怕是一块布都是由国家提供,就这样还能保留四成战利品,没人会说不是占了便宜。”
当然了,那也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是帝国军队整体表现出来的强悍,使用集体武力去击败敌人,然后才有战利品的产生。
“雇佣兵出外拼搏,他们的自由度要高于在编的士兵很多。”徐志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脸上露出了一丝森冷的笑容:“代他们上缴税收的是佣兵团,个人有什么缴获也是经由佣兵团代为出售。”
在场的人想一想佣兵们涌进西域之后都干了什么,差不多都能了解徐志为什么会是那样的笑容。
军队有纪律约束,
喜欢大秦之帝国再起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