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西靡肯定也了解到这一点,他不知道从哪里得知帝国极度缺乏优秀战马,从一些渠道中获取了河套马、陇西马、赵地马、辽东马、中原马,好几样的马种与乌孙的马比较起来,事实情况就是乌孙的马要比帝国那边拥有的战马好上不止一倍,更重要的是因为地域相近的关系,乌孙的马种对于帝国也是适用。
乌孙马一般被称呼为西极马。能够在草原、戈壁、寒冬等等的地形和气候下不被影响,帝国自然是渴望有大量的西极马,这也就给了勃西靡另外一个筹码。
“他们前前后后无偿赠送三万多匹西极马给陛下,这其实是一个诱饵。”韩信总算是开口了。说道:“三万多匹西极马,有将近一万匹是经过训练的战马,目前禁军装配了三千匹,组成了一个千人规模的具装重骑。余下的八千多匹,第一骑兵军团和第五骑兵军团进行平分。也各自组建了两支用西极马配置起来的具装骑兵二千人队。”
西极马长得高大,且身高也相对高,比较重要的是负重能力不差,短途的冲锋能力也强,还真的就是适合作为具装重骑的坐骑。
一匹马从出生开始,需要大概一年的时间才能逐渐成长为可训练的程度,又需要大概一年到一年半才能训练成为一匹合格的战马,作为具装重骑的马训练周期可能还要更长一些。
帝国拥有两万可以作为种马的西极马,很是谨慎地安排到陇西郡和河套各郡进行牧养,可是哪怕能够繁殖。最少也需要五年才能培育出一批新的西极马出来,数量确实被限制在五万以下,毕竟母马的孕期是十一个月,且不是每匹母马每年都能怀孕,能在五年之内培育出五万实际上已经是被良好照顾了。
按照计划,帝国可是要在十年之间组建十个骑兵军团,每个骑兵军团至少会配置五千具装重骑。一名具装骑兵不可能只拥有一匹能够配置马甲的战马,最少限量也是需要二匹,甚至是三匹,而这还是战马的需要。不算辅助型的驮马。等于是一校的具装重骑至少需要一万的西极马和相等数字的驮马。这个数字还是基本的需要,没有算上战时的损耗和各种意外的损失。
帝国目前的骑兵,看兵种的不同,每人配置的战马数量也是不同。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每个骑兵军团所拥有的战马绝对不会低于十万,具装重骑和突骑兵因为兵种的特例,是每人至少三匹战马的配置,余下的各个兵种视情况而定。
目前帝国到底有多少马匹不太好统计,军团拥有的战马是七十万左右。七十万的战马来组建六个骑兵军团其实已经有点窘迫,更不用说其它军团其实也是需要战马来配置斥候和必要的骑兵队伍;被适用于运输线和必要的车驾畜力的马匹。数量是五十余万,以至于牛、骡子、驴也是大范围适用。
“所以我才说是好机会啊!”刘邦有那么点垂涎三尺的意思:“乌孙全国上下可是有将近一百三十万的马,要是算上牛羊等物……那就更多了。”
乌孙要内乱了,帝国本土只是从情报上来得到相应的判断,使节团可是身在乌孙国境,后面更是被安排到乌孙王庭,哪能不清楚这点?
刘邦已经用自己的名义向帝国本土发去公函,十分肯定地报告乌孙必定是要内乱,询问他们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又或者是应不应该立刻离开乌孙。他是向本土进行询问,实际上是认为乌孙的内乱是一个大大的立功机会,很想要放开手脚大干一笔。
乌孙昆莫一族,也就是靡姓王族对乌孙的统治呈现不稳的状况,刘邦认为很有操作空间,或是支持靡姓王族,或是挑选另外的部落首领扶持,总该是能找到利益点。但是,他认为最有利的莫过于通过扶持傀儡来达到间接对乌孙的控制,因此是比较倾向于拉拢和扶持靡姓王族之外的部落首领,只不过在没有得到本土的命令之前难以下手罢了。
“正使的想法是好的。”陈余难得没有抬杠,他也没有抬杠的必要,刘邦要是能干成总会有他的功劳,因此哪怕再不喜欢刘邦也只能是倾力相助。他提醒道:“那些部落首领频繁送礼,勃西靡没有道理不知道,本土没有命令送抵之前,正使要按耐住。”
“呵呵,哪怕是勃西靡没有发觉,我也会故意让他发觉。”刘邦深知待价而沽的重要性,也接受了陈余的好意,说道:“让勃西靡有危机感,他们才会更加拉拢我们,大的好处没有得到之前,一些好处先占总是没什么坏处,特别是在他们都需要我们的前提下。”
陈余可没有骂刘邦是市井姿态,以目前的现状来说,刘邦这么做完全正确,那些人看到刘邦这样的态度只会更加卖力的拉拢,对帝国日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军方的态度是,没有接到陛下的命令之前,按照之前的命令行事,不会参与到正使的任何行动。”韩信说的军方是驻扎在乌孙领地的八万骑兵:“何副司令想必也与正使有过沟通?”
刘邦点头,有点无可奈何道:“军方完全听命与陛下,这是国家幸事,可就是……就是太刻板了。”
八万在乌孙的骑兵是西域派遣军的序列,他们的正式番号归属在征西军团编制下,现任指挥官蒙恬还在关中,目前负责指挥的是何怿。因为暂时的序列是西域派遣军,与之草原派遣军同样设立
喜欢大秦之帝国再起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