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小道向东走百十步,一丛树下,有一间破板房。就是用竹蔑、破木板、烂铁皮搭建起来的,顶是乌黑的稻草,已许多年没有更换过了。
石头指着这间破板房说:“喏,这就是我家喽,我奶住这里。”
破板房的门开了,借着屋里昏暗油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妪出现在门口。
她颤颤地说:“石头噢,这是做么噻?”
石头说:“奶奶,烟姐来看你,还给你带了些吃的。”他说着,就把一个小布包递到奶奶手里,说:“奶,是四个饼,明天够你吃的喽。”
晓烟和其他孩子们进了这间破板房,才看出里面有多简陋!
屋里只有一张破竹床,四下里要用麻绳绑着,竹床上面放着一条乌黑的破棉被。再就是有一张小桌子,和两把小竹椅,就什么也没有了。
晓烟定定地看着石头,说:“问你奶奶一哈子,咱们这样可好,我们都住这里,每天给你奶奶带饭来吃,你也不用再省你那一份了,可好?”
石头说:“好噻。我莫得说的。我以前么,奶奶就靠着我才能吃上饭,我又怕你们看不上这里,就莫对你们说!烟姐,我乐意大伙同住。”
二菊大叫起来,“傻石头噢!这么大房子!这就是家了噢!龟儿子才看不上噢!”
这时,奶奶倒注意到晓烟背的弟弟,颤颤说:“伢儿,宝宝不好再这么背喽,长大了,腿要圈圈地,不好再这么背喽!”
晓烟把弟弟放在竹床上,解开背兜,这才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
弟弟的两条腿,弯曲着向两边张开!看他那个样子,长大了就是要圈圈腿的!
奶奶就用背兜将弟弟包裹起来,又找了一条布带子,将弟弟的两条腿绑了起来。弟弟感觉到不舒服,就呀呀地哭了起来。
晓烟急忙抱起弟弟,来回哄着,又从布袋里掏出奶瓶给他喂奶,这才算好了。
奶奶说:“伢儿,宝宝我看着好噻,不好再背着喽!”
这倒是晓烟想不到的大好事!
1-32
第二天,晓烟叫了两个棒棒,买了两担稻草送过来。
孩子们好一阵乱,总算把稻草在地上铺开。再把他们随时都要背在身上的破毯子,破布单都铺在稻草上。接着,他们就欢笑着扑到这张稻草床上,翻跟头打把式,好一阵折腾,才算安静下来。
对所有孩子来说,他们终于有了家,这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对晓烟来说,能把弟弟交给奶奶看着,让她就此变得一身轻!弟弟虽然极少哭,但有时他们逃命的时候,弟弟在她背上颠来颠去,肯定不好受!
现在,鬼精灵一般的晓烟,就要考虑如何扩大他们的生意,多挣一点钱了!
1-33
上海,爱多亚路。
廖若兰站在街边的货摊前,远远看着那兄妹俩。她考虑的是,下一步怎么办。
有一个多星期了,她每天经过这兄妹俩时,就在妹妹双手捧着的铁罐子里放下两毛钱。每天如此,都是在这个时候。不过,对兄妹俩来说,这两毛钱肯定不够他们吃饭的!
她远远的观察过。
这两个孩子中午会去八仙桥小菜场,那里有一家专门给人做饭的小店,叫“包饭作”。他们做好了饭,就给定饭的人送饭上门。每天中午,他们有一些头天剩下的饭菜,就拿一个大盆装着,放在门外施舍。
这时,许多乞讨的孩子就涌上去,拚命抢,抢到就往嘴里塞。
做哥哥的奋力挤进去,先给自己塞两口饭,再用双手抓着一捧饭菜挤出来,给妹妹吃。妹妹就着哥哥的手吃那些剩饭,最后把他每一根手指都舔干净了。
这情景,让廖若兰看着也心酸。
到了傍晚,兄妹俩又去了北河南路(今河南北路)。
北河南路有一个绰号,叫“铁马路”。一八七六年,英国人在这里修一条从上海到吴淞的窄轨铁路,穿过北河南路,因此才有了“铁马路”这样的绰号。谁知,这条铁路修好的第二年,就被清朝政府出资收回,并且很快就拆除了!
但北河南路穿越铁路的桥还在,也很高,黄包车在这里过桥就很困难。每天就有许多流浪孩子在这里帮车夫推车,推过桥后,车夫给会推车孩子几分钱。
推车的孩子多,能抢到一辆车也不容易。那兄妹俩抢到一辆车,就奋力推那辆黄包车过桥。那个只有六七岁的妹妹,弓着小身体,用力帮着哥哥推车。
廖若兰看到这里,就很为他们难过。她更难想像的是,他们到了夜里会怎么办!
现在,她看得出来,那兄妹俩一直向她要来的这个方向张望,希望再看见那个每天给他们两毛钱的姨。他们眼巴巴的望着,甚至就是望眼欲穿的样子。
到了这个时候,不管他们是不是她要找的孩子,都让她很心疼!
她终于离开那个货摊,款款地向那边走过去。
她没往兄妹俩那边看,她看的是另一边。但她在余光里注意到,那个妹妹已经看见了她,并且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她的大眼睛好期盼这位好心的姨,再给他们两毛钱!
廖若兰继续看着街道的另一边,就那样从兄妹俩身边走过去。
那个妹妹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并且举起铁罐子,轻声说:“姨。”
但她还是走了过去。
她听见那个妹妹又在她身后喊了一声:“姨。”声音里已经有了哭腔。
她扭回头时,看见妹妹眼睛睁得大大的,那么乞求地看着她
喜欢敌谍一生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