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送行的只有姚柚一个人,他交给冯膺一封信,让他连同那辆马车一并送至司闻正曹,然后抚慰他说半年时间并不算长。
冯膺铁青着脸接过信,一言不发地上马离去。
他知道自己在汉中的仕途已经结束了。
在这几天里荀诩身边又发生了几件事。
首先是杜弼的去留问题。
自从杜弼回来以后,一直就呆在青龙山上挂着靖安司“备咨”的临时头衔,行政上始终还没有给他的身份定性。
现在徐永已经被送走了,是时候正式报答杜弼这几年来在陇西为蜀汉所作出的贡献了。
鉴于他的秘密身份,表彰仪式并没有公开,参加者只有司闻曹的几名官员。
姚柚首先赞扬了杜弼杰出的情报工作,然后转达了诸葛丞相的关切。
这个仪式本该是由诸葛亮主持的,但他现在不在,而汉中第二号人物李平因某些原因没有得到邀请。
在安排杜弼去留的问题上,司闻曹内部出现了分歧。
司闻司司丞阴辑强烈要求杜弼能够在司闻司,他的副手马信也支持;荀诩则以杜弼审讯徐永时的优异表现为理由,希望他能来靖安司。
最后姚柚作了一个不偏不倚的决定,杜弼分配去军谋司顶替冯膺的位置任司丞。
这一决定让所有的人都闭上了嘴。
他绝对够得上这个资格。
另外一件事则是关于荀诩个人。
经过一番折腾,成都终于批准他的妻子与儿子迁来汉中,这样他们一家终于得以团聚。
虽然距离正式搬迁的日子还有两个多月,但荀诩已经急不可待地开始寻找新房。
更让他费心的是,他儿子荀正今年已经六岁,需要找一位老师来为他开蒙。
成都的宿儒很多,汉中则更接近一个军事基地,很少有合适的老师。
不过最终荀诩还是找到了一位,就是杜弼。
杜弼在去陇西之前就是个好学生,在陇西担任主记期间也没有荒废过经学;再加上他性格沉稳毅定,当老师再合适不过了。
等到这些事情结束以后,荀诩不得不再次面对那个他最不想面对的问题。
出于个人感情,他绝不相信狐忠或者成蕃会是魏国的间谍;但从理性出发,他却不得不承认他们两个的嫌疑是最大的。
这种矛盾的心情让荀诩变得很沮丧,他感觉到自己有一种超越挫折感的负面情绪。
狐忠和成蕃后来又找了荀诩几次喝酒,都被他以工作为借口婉拒了。
荀诩的专业是如何发掘别人隐藏的秘密,而不是隐藏自己的秘密。
他可没有自信将这件事隐藏在情绪之后,然后泰然自若地与可能是“烛龙”的好朋友饮酒作乐。
姚柚禁止他对李平、狐忠和成蕃进行直接调查,荀诩只能派裴绪针对他们近期来的举动与接触到的人进行间接调查,派人长期监视丞相府和四个城门,并尽量搜集任何来自于这三个人的公开信件、通告、训令等,并把这些交给新任军谋司司丞杜弼进行分析。
杜弼曾经与狐忠接触过。
身为军谋司的前任从事,狐忠在礼节上得为新任司丞道贺。
于是杜弼被狐忠邀请去吃了一顿饭,畅谈了一夜。
杜弼回来以后对荀诩表示,如果狐忠是烛龙的话,那他几乎可以说是全无破绽--至少杜弼没有觉察到任何。
荀诩听到以后,只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也曾经跟成蕃的一个朋友旁敲侧击的问了几句,结果除了一大堆醋坛子成夫人的花边新闻以外也一无所获。
在一次例行会议上,裴绪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徐永其实是一个伪装的间谍,是魏国故意派来提供假情报给我们,企图以此来使我军高层陷入内乱?”
“那徐永本人呢?
如果他的目的达到,我们也就会发现他的谎言。”
“他也许是个死士。
“坦率地说,这是我最希望见到的结果。”
荀诩回答。
这样一来无论狐忠还是成藩就都是清白的了。
他看看杜弼。
后者摇了摇头,表示对他的轻率发言有些不满。
一名优秀的内务人员不该有这种先入为主的念头。
“不要因为你的人际关系而导致无谓的偏见。
徐永已经被证明过是可信的了。”
“我知道,我只是说这是最希望见到的结果,可没说这是最让人信服的结果。”
杜弼这才露出一丝笑意,短短几天功夫,他已经把自己的角色从间谍顺利转成了军谋司司丞,而且做的要比前任要好的多。
在这一段时间里,荀诩的主要工作就是调来狐忠与成蕃的履历逐一审阅,看其中是否有存在可怀疑之处。
这不是件容易的工作,荀诩与他们认识已久,回顾这些履历等于是在回顾他们的友情发展史,这总让荀诩感觉到心痛。
他不得不强迫自己用完全客观的第三者眼光去审视,经常搞的精疲力尽。
狐忠今年三十五岁,生于汉建安元年,籍贯是巴西阆中,父母皆为平民。
建安十八年,他在雒城担任刘璋之子刘循的近侍书吏,恰好赶上了刘备入川攻打雒城。
等到次年雒城被攻破以后,狐忠随一大批低级幕僚投降,被收编入时任荆州从事的马谡麾下。
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马谡受命将旧
喜欢风起陇西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