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瑞死得冤不冤?
(一)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便说过,此书有别名《风月宝鉴》,乃东鲁孔梅溪所题。其下脂批又有红笔注明:“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点明在《红楼梦》之前,曹雪芹在更年轻时曾经写过另外一本书,叫作《风月宝鉴》。这书应该已经写完了,所以还正经八百地请表弟还是堂弟棠村给写了个序。
可见《红楼梦》并非一气呵成,而是由《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等三四部书稿穿插编辑,增补删订而来。
其中《风月宝鉴》的笔墨,颇有《金瓶梅》之风,是明清时期的一大类型小说;而《金陵十二钗》之文,则相对雅致香艳,有似《镜花缘》,开篇是仙界故事,末尾则开列了一张“情榜”,这也是彼时小说的惯例,如《封神榜》、《水浒传》皆是如此;再如《情僧录》,想来亦如《醒世姻缘传》、《歧路灯》之类,是为劝世小说,终极思想无非是一“悟”字。
纨绔子弟历尽风月繁华,最终却人去楼空,悬崖撒手,并非《红楼梦》独家首创,之前“三言”“三拍”中此类故事俯拾即得。但《红楼梦》最伟大之处,在于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竟将这三四部书合为一部,且使得故事人物看上去浑然一气,虽然细审之下漏洞众多,然而整体文脉却是出人意表,首尾连贯。真不知要耗费作者多少心血,所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其中《风月宝鉴》的原著最为完整,意象也最清晰,乃是一面正反两照的镜子,始出于本书第十二回。
但是故事埋线却很早。自第八回宝玉会秦钟,议同窗,便已埋下了伏笔。
书中说秦业寻思送秦钟求学附读,“又知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
可叹这秦业固然望子成龙,事与愿违;便是贾代儒也是枉负家风严肃,偏偏子孙不孝,教出个不成才的浪荡种子。真堪为天下父母一大哭。
第九回中秦钟、香怜因被金荣欺侮了,走来向贾瑞告状,书中如此交代:
“原来这贾瑞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又附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这是贾瑞第一次亮相,也是薛蟠打死冯渊、投奔贾府后的第一次出名。那薛蟠霸道横行、无法无天的形象早已树立,而贾瑞身为代掌塾,非但不加管束,竟还要附助此人,可想其德行卑劣,比薛蟠犹不如。
也正是因为他如此行为低下,所以李贵身为奴仆,也敢当面相驳,婉转训诫:“不怕你老人家恼我,素日你老人家到底有些不正经,所以这些兄弟不听。就闹到太爷跟前去,连你老人家也是脱不过的。还不快作主意撕罗开了罢。”
口口声声称着“你老人家”,可是语气中没有半点恭敬,左一句“到底有些不正经”,右一句“还不快作主意”,完全是大人训小孩的口吻。
李贵如此腰硬气粗,固然是因为服侍宝玉的大仆人原比别人体面;更重要的是因为占了个理字,让“瑞大爷”也不得不俯首贴耳。
贾瑞戏熙凤的故事自第十一回正式开幕,蒙府本的于此回有回前诗:
“幻境无端换境生,玉楼春暖述乖情。
闹中寻静浑闲事,运得灵机属凤卿。”
首句点出“幻境”,与“太虚幻境”暗合,这也是作者后来能将《风月宝鉴》与《金陵十二钗》完美融合的大前提,让这面窥探人心的魔镜和诸仙子都归属于警幻座下。
同时,这首诗点明本回乃为凤姐正文,虽然内容直射“毒设相思局”,语意中却并无贬斥,倒有赞赏之意,以为其“运得灵机”。
换言之,凤姐设局,是灵机一动;贾瑞招祸,乃咎由自取。
贾瑞这个人,在书中非但有名有姓,有根基有来历,而且有始有终,有因果有结局,也算得上一号人物了,而且,他还是死在凤姐手上的第一条人命。
关于贾瑞身世,直到第十二回中才补叙说明:
“原来贾瑞父母早亡,只有他祖父代儒教养。那代儒素日教训最严,不许贾瑞多走一步,生怕他在外吃酒赌钱,有误学业。”
可见贾瑞的家教本是很好的,学问应该也不会很差,且是贾府的正派嫡孙。虽然难得在荣宁两府耀武扬威,到底是经常走动,进得厅堂坐得台面的,这才有机会在宁国府遇见了王熙凤。
贾府是讲究阶级体面的,那贾瑞虽然言行无度,凤姐也还要给他三分薄面,假意应酬,称一声“瑞大爷”。只可惜贾瑞给脸不要脸,完全没有分寸,不知进退,是典型的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才疏志大以己度人的小人心态。
园中相遇时,凤姐原非单身,乃是“带领跟来的婆子丫头并宁府的媳妇婆子们”,前呼后拥一大帮子人绕进园子来。贾瑞猛可的从假山石后走出请安,张口“也是合该我和嫂子有缘”,闭口“不想就遇见嫂子也从这里来,这不是有缘么?”摆明了是调戏,一面越发露骨地说着:“我要到嫂子家里去请安,又恐怕嫂子年轻,不肯轻易见人。”一面“拿眼睛不住地覤着凤姐儿”,“那神情光景亦发不堪难看了”
喜欢西岭雪一回一回解红楼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