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确定这首歌之后,也就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在网络上上线了。
歌曲背后直接注上了堂山大地震的主题曲。
一经发布这首歌就得到了众多关注。
作为春节档电影之王,近些年冯导开始脱离喜剧,尝试拍其他类型的片子。
而灾难片是他首次尝试,并且投资巨大而触碰的题材也是华夏敏感题材之一,所以一经开拍便得到了众多关注。
而这首歌作为今年这部电影上映之前的第1个重磅消息,各方媒体自然纷纷涌入。
先是影评人。
他们直接将这首歌歌词拆解了,以此来判断电影。
“作为政治事件这部电影,想要拍摄好的难度极大,即便是冯导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是从这首歌透出来的信息来看,从情绪上冯导还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对这电影开始期待了。”
“作为一部天灾影片,影片的故事时间跨度很大,需要人物情感的积累同时很深,所以想要将这种情绪通过镜头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这极其考验导演的镜头功力,而这个剧本的原著小说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内容,想要通过镜头表现出这种内心的挣扎与痛苦,的确很难。但这首歌倒是从一方面透露出了导演对这电影的自信。”
这是对冯导有所期待的,而另一方面也有人对冯导这部电影极不看好。
“一个善于拍喜剧片的导演,拍摄了一部天灾片,很容易陷入场景特效的构建之中,我只期望这部电影不呈现出那种破碎瓦砾的情况,至于原著之中的人物情景,那种时间跨度下的情感丰富与复杂,我真不期待这部电影能够展现出来。”
“我其实真的不知道这电影存在的意义一些,历史应该被铭记,但是通过影像的方式来重现这段记忆,是不是对于经历过大地震的人太过残忍了?”
“……”
影评有很多,大多呈现出了不同阶层和个人对这电影的一种心理预期,只是人们更多谈论的是电影,而并非歌曲,真正讨论歌曲的是在这些影评人之后。
不得不说,这首歌的质量无论是从什么维度上来衡量都是很高的水平。
无论是曲的旋律上,还是从歌词传递的信息上,都和市面上那些歌曲截然不同。
不是同一个层次。
而上一世被人关注的编曲,这一世同样得到了重视。
毕竟,这首歌能够拥有如此击穿人心的力量,和这弘大编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其中,巴光就是一个很有话语权的一个点。
他对这首歌很重视,因为从名字他就能看出厚重感来,而音频一放,整个三十二年前的悲痛便扑面而来。
他不是堂山人,但经历了那段历史,见证了那段历史。
而耳机中的曲调,弦乐,将曾经那段悲痛的历史,再次在他眼前呈现。
一连听了三遍,他屏幕上才开始出现乐评。
“沉痛后对爱的呼唤——缠绵的弦乐协奏、凄美的钢琴独奏,拉开的是一首气势磅礴的歌,或者也是一代人心灵的独白。从往事回忆入声,创痛慢慢揭开,过渡到灾难后长时间里心灵痛苦的挣扎,内心的反思,到后来顿悟后的解脱,找到温暖的渴望。副歌部分用高音表现,明显是为了表达主题故意为之。沉痛后人们对爱的渴望、对温暖和幸福的呼唤这样群体一个心声。”
“李秋馨的声线做了一些修饰,这种修饰就是放弃了她原本的唱功中技巧的一部分。这一点很明显,她原本的空灵在这首歌里面荡然无存,任何技巧在面对《23秒,32年》这样厚重时候,都会自动被屏蔽。用此时这种浑厚的嗓音来表现,更具史诗般的厚重效果。这整首歌,李秋馨演绎无疑是成功的,非常有层次的,无论是入声中低音的怀旧,还是中间痛苦的挣扎,高音副歌部分对幸福和温暖的渴望,她的声音把这些情感的转变表现得淋漓尽致。”
少见的没有批评,尽是夸赞。
是这首歌也的确带给了他一种,就应该是这样的感觉,连续三遍听下来,他整个鸡皮疙瘩起了一身那种疼痛让他很长时间都不能从这种情绪中脱离出来。
再想到听这首之前听的榜单上那些歌,他心里只有一句话。
“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本来对这电影并不太感兴趣的他,也开始好奇这电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同时他开始查看这首歌的词曲编曲。
这是他的听歌习惯,不喜欢先入为主,所以他通常刻意忽略词作者,一切以音乐本身说的算。
但此时的一看词作者和编曲,他愣了。
“西林?又是西林?”
他真的有些吃惊,也完全没想到竟然是他?
因为从之前的两首歌来看,这个西林虽然从作词作曲和编曲中都有很深的造诣,但是风格应该偏向于抒情歌曲,而并非这种曲。
音乐中深沉和空间感和之前那两首歌展现的也截然不同。
就仿佛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难道真的有人能够这么全才各种类型音乐都能驾驭吗??”
巴光有点怀疑自己了,同时他也有一种强烈的yù_wàng,想要知道这西林到底是谁。
可是网络告诉他,西林这个名字只存在在这三首歌之中。
看着作词作曲和编曲上相同的名字,巴光陷入了一种纠结之中。
最后他目光突然变得锐利,然后在自己的影评博客是最后写了一行字,是一行发问也是一行感慨。
喜欢我一天有24万小时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