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以前曾经有个来这边精品百货进货的洋人,因为嫌弃价格太贵,在精品百货的门口抱怨了李志高几句,从此以后这个洋人在太平府就寸步难行,不但买不到货,甚至也买不到吃食,连住宿也不行,也就是说,知道这个消息的人谁都不给他提供服务,他最后只能狼狈的步行出城。
听到这,陶成章立刻就明白了,李志高已经把这里的民心牢牢把握住,别人恐怕是再也无法插进来了。
当然,陶成章听的毕竟很片面,尹锐志也是听别人说的,也不知道在尹锐志说这两个例子的时候,旁边的周正斌也嘴角一笑,实际上这些事儿都有他们安全局的影子跟作用。
诚然,李志高的确做了很多惠民举措,大多数老百姓也的确很念他的好,但要说所有人都一致念他的好,那也是不可能的。
为此,看过不少李志高给的情报资料的周正斌,就在各行各业发展了大量编外情报人员,每个月给他们发五毛钱,简称五毛众。他们的作用,除了暗中监视可疑人员外,也要引导舆论。
比如说,五毛众们有事儿没事儿就说李志高的好,说李志高的一些好举措以及会付出多少,甚至到处找对比,比如比过去,比周围,总之是引导周围的人,让他们也跟着念李志高的好,记住是因为有李志高,才能让他们过上好曰子,并且这些事儿要不断的做,重复的做。
比如那次饭馆里的抱怨年轻人,最先过去打人的,就是饭馆一个伙计,而那个伙计就是他发展的情报人员之一,其他人跟着打的,更多是凑热闹居多。
还有那个洋人在百货门口抱怨的事儿,也是通过那些无处不在的五毛众,迅速把这事儿给传播开去,因此那个洋人才在这里寸步难行。
总之,正是因为有五毛众的存在,太平府城内的基层情况以及舆论导向,才能如此的一边倒,因此这实际上是人为,李志高的惠民政策以及权威,只是五毛众引导舆论的一种基础罢了。
除了教育,陶成章还考察了这里的民生等措施,也是越考察越吃惊。
最让陶成章感到意外的是,这里有一个叫粮食局的机构,是专门平抑粮价的所在,目的就是让粮价保持一个合适的价格,既要让农民不吃亏,也要让市民买粮不贵。
简单说,粮食局其实就是一个官办的粮商,平时会储备粮食,也向外卖粮食,不管市面上的粮食价格是上涨还是下降,他都会按照原来的价格卖粮食,就算有波动,上下波动也不会超过两毛。
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粮食局有大量的粮食储备,可以对粮价进行调节,而且还有警察等暴力机关做后盾,本身就是官府的一个职能机构。其他粮商如果不跟进粮食局的价格,囤积居奇的话,就会被警察强行封掉铺子!而如果跟进粮食局的价格,那么粮商还是有一定利润的,而且一旦粮食价格下降,他们有亏损的话,粮商的亏损也是粮食局来承担。
不过,为了防止外来粮商恶意购粮,因此城内实行的是身份证以及粮票制度。
也就是说,所有太平府城内的人,都要去办理身份证跟户口本,卖粮食的时候,会根据身份证以及户口本上的内容,按照人口数发给一定的粮票,然后去太平府内的粮食局以及其他粮商处买粮食,除了要给钱,还必须出示粮票,否则就不给发粮食。如果是外来人口,也必须去民政局登记,发给暂住证,然后凭着暂住证领粮票,只有这样,才能买到低价粮食。
粮票制度也比较灵活,比如不同人的胃口有大有小,家庭有大有小,购买力有大有小,因此粮票的数量,是预设一个平均值,平均值的数量足够一个成年人每月的粮食消费,但如果你自己不满意,觉得自己是大肚汉,或者有额外消费,可以每月要求增加粮票,不过增加的部分就要花钱额外购买了。这个增加的粮票数额也是有一定数量限制的,保证让你一个人能吃五个人的份,但却绝对不会因此而让你大批量倒卖粮食,一旦发现倒卖粮食,就要被抓进牢房里。
另外,对于大宗粮食的进出城,也有一定的限制,所有的大宗粮食交易,必须去工商局登记,说明交易的产品种类与数量,并交印花税,盖上工商局的印花,才能交易。印花税很少,主要是起一个监督作用,商家都很喜欢,而对粮食商这些特殊商人来说,意义则更有不同。
简单说,守城门的警察一旦发现有大宗粮食进出太平府城,就要检查是否有印花税,是否有交易凭证,如果没有交易凭证,甚至交易凭证上的粮食数目跟实际数目不符,也不许出城。
除了粮食票,还有盐票,有专门的盐业局,给有身份证的人提供低价盐,同样,所有人都要凭着身份证以及盐票去领低价盐。
控制了粮食跟盐之后,李志高又开始推行银元卷,银元卷十分方便,可以在粮食局买到,也可以在盐业局买到,更可以在新成立的工商银行太平府分行里买到。
银元卷虽然是纸钞,但却是李志高以个人名义发行的,不但做工精美,还有防伪水印,在太平府可以自由兑换银元跟铜子,因此十分受百姓欢迎,到现在为止,太平府市面上已经很少见到铜钱
喜欢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