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犹未消,山麓罩暮霭;
山村河水远,梅花发芳香;
河风吹柳丛,春色在眼前;
橹声遥可闻,春潮泛白色;
云雾罩夜空,犹留一轮月;
晨霜遍原野,秋色业已深;
虫虽愿长鸣,秋草却已枯;
来到篱笆前,显出一条路;
……
傍晚的凉风夹杂着春天的味道从远处的山峦间扑面而来。
距离政良结束对工坊町的视察已经过去了三日了,这三日里,政良几乎都呆在天守阁之中,夜以继日地批复着堆积在案桌之上的文书。连续在外征战,领地内一些必须需要政良批复的事务自然就堆积在一起了,趁着这段时间,政良自然是要加紧处理了。
这一日的傍晚,在忙碌了一整日以后,政良来到了天守阁的阳台上,凭栏远眺城外的景色。而就在这个时候,从城外的松浦川岸边处,却是传来了两把男声对唱的连歌之声。由于肥前国已经是罗氏家领地内最为繁荣的地区了,作为肥前国以及罗氏家领地核心的岸岳山城的城下町自然就是罗氏家领地内各种文化人向往地聚集之地了。所以在平常的日子里,总有许多文人聚集在町子旁边的松浦川的岸边进行交流的。
这些连歌说起来也很有意思。它是一种由两个人对咏一首和歌的游戏,始于平安时代末斯。最初,连歌作为和歌的余兴而盛行于宫廷,后又广泛流行于市民阶层。成为大众化的娱乐项目。并出现了5韵、100韵的冗长连句。即所谓的“百韵连歌”。
连歌的问世,是以某些贵族不堪忍受陈腐的传统文化的束缚,试图用民间趣味来求得出路为背景的。连歌的第一个特征是集体创作,即每一句都必须与别人的上一句相衔接,其转折纯系偶然,因而需要作者具有一种随机应变的机智,同时也使得连歌能从凝滞的偏重感情的倾向中摆脱出来。连歌的第二个特征是即兴创作。所谓“歌道”,一般有其秘传。而连歌自古以来无一定格式,但以唤起当前之感兴为上乘,可见连歌的第二个特征,同样需要随机应变的机智。所以在政良看来,这种连歌有点像后世他所见过的桂林地区的山歌对唱。
“这等风雅,恐怕就连此时的京都也没有吧?”
一边听着连歌,一边看着远处的山间美景,政良不由得想道。甚至他还因此而想道了一个计谋,那就是若是从京城等地招来游历诸国的连歌师,向他们学习连歌。实际上却是想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向那些连歌师打听各国人物风情。这个办法似乎比派遣罗氏家的侦番外出到处打听情报的成本要低得多啊。
继而他又想到了此前从丰后国传来的捷报。原来是丰后国直入郡中北志贺家坚守着的高城终于告破了。让这座坚守了两月之久的坚城陷落的,并非是罗氏家的军势。而是高城当中的北志贺家士兵。
原来是本多正信在看到高城中的志贺亲度死硬不愿开城投降后,于是他一边让他的父亲率领着一千名农兵继续骚扰着高城,一边则是派人到附近的原北志贺家领地打探消息。无意中被他发现由于家中的劳动力都被困在高城中,导致附近原北志贺家的很多村子都无法正常开展春耕。于是本多正信立即派人混入到这些村子中,然后煽动这些领民前往高城之外劝降自己在城中的亲人。
一连大半个月的亲情劝降,终于让城中的一部分士兵动摇了。人心也是肉长的啊,志贺亲度早就将自己的家眷以及亲族带进了高城当中,而且城内也有足以支撑城中所有人食用一年的粮食,志贺亲度自然是高枕无忧了。但是作为守城的一般士兵们,他们的老娘、妻子儿女都在城外啊,缺少了作为主要劳动力的他们,这些在城外的亲人今年如何春耕啊。若是春耕种不好粮食,那今年冬天他们又怎么过啊?难道要她们等死?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在一个漆黑的晚上,一部分守城的士兵发动了谋叛。早就在看到城外出现守城士兵的亲人劝降情况后就亲自派遣了自己的心腹以及亲族族人前往负责城门看守的志贺亲度万万没有想到,叛兵的攻击目标却不是城门,反而是呆在城堡中的在自己。措不及防下,他被蜂拥而入的叛兵砍下了首级。然后在志贺亲度的首级的作用下,更多的人加入到了谋叛的行列中,最终压过了对抗谋叛的人。
谋叛士兵趁机打开了城门,将发现了城中异动后紧急集合在城外的罗氏家军势放入了高城当中。最终坚守了两月的高城宣布陷落。自此直入郡宣告完全并入罗氏家的领土版图当中。
为了安抚当地的民众,政良只是砍杀了志贺亲度一族的男丁,而放过了志贺亲度的妻女等女眷,反正随着志贺亲度的死去,此时已经没有男性继承人的志贺亲度一族就宣告灭族了。而立了功的本多俊正、本多正信两父子则是就地在本地辅助罗氏家内政阁安抚起当地民众起来了。
随着高城的陷落,大友家就彻底只剩下国东郡还是完整的领土了,其余的速见郡与海部郡都有一半的领土落入了罗氏家的手中。突然间想到了此事,让政良不禁感慨起来,还真的是大友家已是日薄西山,罗氏家却是蒸蒸日上啊。
站在露台上沉思了一会,政良最终转过身准备回到天守阁一楼中的议事堂去,只是在转身的一刹那,他却是看到了在落日的余晖中,一个骑马的武士从大手门飞奔而入,然后向着天守阁而
喜欢战国之鹰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