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认为姚霁不知道又溜达去哪儿了,其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事情发生的时候,汀芳殿正起了一场小小的闹剧,当时姚霁十分好奇,所以怀着对宫斗的无限好奇,以一种“古会玩”的心理活动,从头到尾围观完了。
看完之后,顿时很是失望,只能感觉到这些女孩子们的幼稚。
后来李七娘气的跑出大殿,自己寻个地方排解,姚霁当然八卦地跟了过去,最终目睹了整个犯罪现场。
她恐怕是唯一知道是谁做了这件事的“证人”。
正因为她知道凶手是谁,所以姚霁整个人都迷茫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件事实在是透露着各种古怪。
古怪到她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一直以来,对于刘凌的妻子,姚霁有着莫大的好奇,不在于刘凌之下。
这位代昭帝一生没有封后,后宫由薛太妃执掌宫务一辈子,民间甚至直接称呼她“薛太后”,而他为什么没有封后,各种理由也层出不穷。
有说他曾经有过心爱的女人却不能在一起的,从此为她后位空悬的。
这种猜测是史学家最嗤之以鼻,也是各种文学创作经常拿来做题材的“原因”,甚至因为刘凌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美男子,所以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就姚霁自己,从小到大,就看过不下十个版本的“代昭帝和心爱的女人不可不说的故事”。
有说薛太妃是个厉害女人,知道一旦有皇后入宫,她在宫中的权利势必会被分薄,甚至权柄全部会被皇后拿去,所以屡次出手,让刘凌无后的。
这种阴谋论在一部分史学家中很是得到肯定,因为薛太妃作为宫斗中存活下来的女人,手腕、才干和智谋都绝非一般女人能比。
理由也很简单:薛太妃毕竟不是皇帝的亲祖母,她想要在宫中活的尊贵,就必须紧紧靠住皇帝这棵大树,至少在她活着的时候,后宫里的女人都不能越过她去。
如果皇帝足够尊重这位“太妃”,为了照顾她的情绪,不愿意封后来让她添堵也是可能的。
但很多史学家也对这种理由嗤之以鼻,因为皇后的存在关系到国祚,甚至是减少皇储争夺最终国家内耗的关键,如果说是曾有过皇后,结果皇后薨了,为了后宫平衡暂不立后也能理解,可这刘凌是从来没有封过后!
至于皇帝不举、刘凌有断袖等等其他野史和偏门猜想也是众说纷纭,还有人认为刘凌小时候受到袁贵妃和皇后的迫害,对于女人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无法接受女人的靠近,属于心理性疾病等等。
姚霁在没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是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说法的,这也是她为什么在能够单独活动的日子里留在冷宫里研究这些太妃的原因。
可随着她关注她们的一举一动,了解她们的人品性格之后,却又开始迟疑了。
这几位太妃,无疑都是很可爱的人,也是很可敬的,而且因为一生不得自由,所有人心中的梦想都是能够离开这座皇宫,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无论是窦太嫔也好、方太嫔也好,甚至于王姬和张太妃,都并不喜欢皇宫,而作为留下来执掌纷杂宫务的薛太妃,在其他太妃看来,是抱着一种“牺牲”的心理、因为放不下皇帝而留在宫中。
人会在别人的面前作假,却不会在人后一直保持着虚伪的态度,没有人能够看到姚霁,所以姚霁可以十分肯定,薛太妃几人独处时那种对自由的憧憬和向往,绝非做戏,而是发自内心。
姚霁隐隐觉得原因恐怕并非出在太妃们身上,说不得真是因为刘凌心理上对女人有什么抵触情绪。
她留在古代的这么长时间,没见过他对女人表现出任何兴趣或好奇,宣政殿和紫宸殿中挑选的美貌宫人何止上百,也没见他有特别留意过哪个女人。
在他眼里,似乎没有男人、女人的区别,只有可用和不可用的区别。
这已经不是“不近女色”能形容,更像是视“女色”为无物。
况且,姚霁和刘凌接触下来,发现他恐怕是从小被教育的太好了,以至于有一些道德洁癖,而他从小就有的一种强烈的自律性,让他很多时候做不出任性的事情。
这少年太努力了,他天然地对这个江山抱有一种“背负”的精神,很多时候姚霁甚至觉得,如果为了江山的长治久安,就算牵一头母猪给刘凌告诉他必须要爱“她”,他都会牺牲掉自己的情感去选择迁就母猪。
百姓有这样的皇帝是很幸福的,可作为恋人,这样的对象肯定并不能给人带来多少幸福感。
姚霁开始对他没有封后的原因越来越好奇,也就越来越接近刘凌、接近汀芳殿,用各种研究的目光去审视其中的女人们,思考着她们为什么不具备“成后”的潜质。
可所有被她质疑的结论,因为她目睹了一切,又渐渐偏移到人们推论的那个方向上去,让姚霁更加迷惑。
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难道真是这样的人?
***
汀芳殿里,所有参与选妃的女子都被集中在了大殿里,由宫正司的总管和内侍官们一个一个的询问李七娘受伤当天的行踪。
选秀不比其他,能在汀芳殿里住的已经算是半个主子,伺候的宫人和女官几乎和她们寸步不离,就算遇袭的李七娘,出事的地点离她居住的地方也不过一墙之隔而已——她原本就只是想单独找个地方透透气,跑远了被发现更加被人抓住把柄
喜欢寡人无疾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