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了什么!”郑朗气愤地道。
只要懂一点历史的,谁不知道王小三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将兵法、均输法、市易法、免行法。这个募役法就是免役法,针对差役法种种弊端设立的。
最后结果呢?
“你们先回去,本官以后会替你们想想办法。还有,本官是人,非是什么星星,想要美好生活,大家一起努力。”
“郑知州,你是答应我们了?”
“我只是答应你们想一想方法。”
这算什么回答啊?
三人不知所措的离开。
送走王知州,又与诸位官吏说了一些话,营养不良的话,主要是认识,自己现在说得再好,也不起作用。
然后回家。
将几个学生喊出来,就说到这个差役法的事。
主要是讲给司马光与王安石听的,其实免役法开始,司马光也赞成过,还是比王安石更早提出来的,“臣愚以为凡农民租税外,宜无所预,衙前当募人为之,以优重相补,不足则以坊郭二户为之。”但未实施下去,然后到了宋神宗,看到一份奏章,几千里外来京师的衙前,押送的物资仅是纳金七钱。为七钱金花了几个衙前往京师赶,这倒无所谓,然而府吏照旧敲诈,不能敲啊,就七钱金,再一敲还有了么?于是僵持耽搁之下,一年多时间居然在京城没有入库。好高昂的七钱金!
宋神宗气疯了,不顾争议,将免役法提上议程。
王安石还是很小心的,说了想做到家至户到,均平如一,只能缓而图之,为此从试点到议论到完善再到推广到全国,一共花了三年时间。
用心是好的,但实施下去,皆偏了方向,王安石于其是变法,不如说是敛财,帮助百姓是次要的,弥补空虚的国库才是他最主要的目标。在这种心态下,下面官员更乱,新的弊端又起。不仅是这一法,其他各法又引起保守派的大臣反对。
比如司马光,他家是顶级大户人家,首先就触犯了他家的利益,看到王安石变法,专门对着大户,大地主,大商人来着,司马光不乐意了,这时候他忘记自己修《资治通鉴》时竭力夸赞刘备的那句以人为本,也许到了他眼中,这个以人为本,不是老百姓,而是士大夫,老百姓不是人了,于是上台后新法全部打倒。老病在江宁的王安石听说后,叹息一声,就算其他各法有弊,何至于连募役也废?
一个敛财躁进,一个腹黑保守,还到死不知悔改,宋朝分裂开始。
“用钱代役好啊,”司马光道。
“郑大夫,这是一个好主意,虽然朝廷不许这样做,大夫可以上奏,用太平州做一个试点,减轻百姓负担,”吕公著道。
“上奏不必,一旦上奏,朝廷必有争议,陛下对大夫说,代朕去看一看,可以悄悄做了,看到成效再说,到时候争议会少些。”王安石道。
至少现在两人没有争议。
郑朗笑了笑问:“你们只是想到它的好处,可想到它的困难,以钱折役,各州各县情况不一,收入不一,如何折算?”
“这……”
“我以前就说过,每一法令出来,用意都是好的,但到下面执行就不一样了。用钱折役,对于富户来说,负担不重,比如一个中等富户,去一趟京师差役一次,来回需数月之久,家中产业全部荒废,损失能达几百缗或者上千缗钱,但折役后,仅付出几十缗钱,就可以从容雇一个贫民代役,几十缗钱对贫民来说,足够支付他们报酬了。然而差役法实施本身,就是为了扶贫抑富,实施几十年后是什么结果?多少四五等百姓卷入其中。若以后地方官吏将四五等百姓冒充上等百姓应付差役,以充政绩,或者敛财,几十缗钱对于富户来说不足为奇,但对于贫困百姓来说,足以让他们倾家荡产。不要说不可能,百分之百有这可能,那又怎么办?”
“谁开这个头谁最后成为替罪羊?”崔娴冷不丁的问了一句。
“正是,到时候必然民间搔动,还有呢,若以钱代役,只会是衙前、耆户长、弓手与杂役这些苦差事,那些吏事大户人家才不肯放的。”
能放过?吏役好啊,又轻松,又有实权,有了实权,利用手中权限,自家经营得当,只会更加膨胀实力。这是不会放手的,史上王安石变法后,也没有动弹这块,争议太大。
又道:“当初实施此政时,以第一等人家为主,多年的转换,不知不觉,也就受了。以钱代役开始,这个隐患必然有人提出来,二三等人家与富户必然不服,而且同样的以钱代役,也显不公平。或者以资产征钱,第一等大户人家愿不愿意?虽有可能对他们来说,不是多少钱,但有几人嫌钱多了的?何谓第一等大户,官僚、贵戚、大主户、大商人、功勋后代,这些都是国家的精英,以吕相公的城府,一旦开罪他们,最后也只有下台的份。更不用说是落实下去。这后果你们有没有想过?”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何难如此……”王安石久久叹息。
“听了你这句话,我很开心,”郑朗摸了一下他的脑袋瓜子。
崔娴托着香腮说道:“官人,妾还有一个办法,官人想做实事,若处处怕争议,那是做不起来实事的。但可以将矛盾转换,比如这个差役,既然有人求官人,官人可以用一些策略,使他们越级
喜欢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