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与老者的对话在继续着,这个少年名叫“木昊”,在一个月前刚刚被一个所专科学院录取。
虽说只是一所专科院校。但怎么说也是一所大学。有大学上总比没有大学上要好。
要出人头地,必须提升学历。
有人告诉他,江湖上的人林林总总,形形色色,不可轻易相信。
并非是说,所有人都不可信,只是不可轻信。
然而少年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可骗的,既无钱财,也无才华,相貌平平凡凡,走在大街上也不会引起任何的注意。
于是便认为这老头不是喝多了就是疯子。出于礼貌,于是便笑了笑,就算是委婉的拒绝了。
刚刚成为一个大学生,应该说是准大学生,身上所具备的修养,这还是应该要有的。
“不好意思,我对你所说的不是很感兴趣,谢谢你的好意!”
“没有关系,我们之间可以聊一聊,就像朋友那样。”老者往嘴巴里丢进了一颗花生米,一边搅着一边道:“实际上,并非只有读书一条出路。”
这句话虽然非常刺耳,但却不得不说是一句很实在的话。只是有些人听不进去罢了。总以为,人不读书,会埋没了自己的才华,其实并不然。
旅途漫漫,要是没有一个人聊天,其实也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
少年道:“其实一路上有人聊聊天也是挺不错的,特别是与年长者聊天,能够学到许多弥足珍贵的知识。”
老者道:“我就喜欢与你这样爽快的人聊天,不拖拖拉拉,看来选中你并没有错!”
“你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
“我叫木昊,饶城人!”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你们饶城出人才呀!老者刚才吟诵的这首诗出自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王贞白病卒于故里,时值梁代,朝廷敕赠王贞白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建立“道公祠”,葬于广丰区城西门外城壕畔。
说到时光匆匆之话,老者突然间颇有感慨,情不自禁黯然泪下。
于是木昊便问其故,老者道:“感叹人世间时光匆匆,岁月流逝,青春不在,无所作为!”
木昊听后心里一振,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已经虚度年华二十载,才混得一个普通专科的敲门砖。或许就算能正式毕业,也未必会有好的出路,于是便也颇有感慨。
“你说的我都想哭了!”
老者道:“你是祖国的未来,与我不同...”
芸芸众生,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按着一条可预见的路在走,而这条路的尽头,所能看到的,有时候又并非是自己所想要的。于是人便会陷入到绝望之中,有些人选择了别的路,有的人选择在精神领域追求,有的人选择在物质领域追求。
比如:李叔同
他这一生有两个身份,一个风情才子,一个世外高僧。
前半生,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艺术巨匠,无论音乐、戏剧、书法、绘画、诗词皆是一流,堪称全才大师,中国现代艺术的鼻祖。然而在盛名抵达巅峰之际,他却选择抛妻弃子,遁入空门,留给世人难以揣测的玄迷。
他是弘一大师,也是李叔同。
在中国百年的文化史中,
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最早将油画、钢琴、话剧引入中国,
擅长书法、诗词、丹青、音律、金石,
是整个学术界神一般的存在。
直到多年后,朴树在翻唱《送别》时说:
“如果这是我写出来的歌词,
让我当场死在这儿都可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十五岁那年,李叔同便咏出“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1941年8月28日,
弘一法师口授遗嘱,
从容安排后事的每一个细节。
九月初三日晚八时整,
法师在经文佛号中圆寂,
过七之后,灵龛在承天寺化尽,
留下了一千八百多枚舍利。
圆寂之前,弘一法师留下绝笔,
那是至今令世人怅然的四个字:悲欣交集。
一个人的颇多感慨,会非常深刻的影响到另外一个人,这种影响有时是根深蒂固的。
少年道:“你所说的旅程...那个叫大宋的地方,究竟在哪里?”
“太祖赵匡胤所建立的那个朝代!”
“老爷爷...你可真会开玩笑,去一个已经不存在的时代,这未免有些太荒诞了吧!”
“不...我没有和你开玩笑,我的这一趟旅行就是去寻找那些愿意与我一同去大宋的人!”
老者的话
喜欢大宋梦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