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王云依然看到的是父亲的忧郁,母亲的埋怨,看到父母动不动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他的心就会感到如山样的压抑。
时间久了,在劝说无用的情况下,他干脆自己躲到一边,与天空飞翔的小鸟对语,与水中游泳的鱼儿默诉,以此来向往自由的生活,悲叹命运的不公。他始终搞不明白,好好的两个人,为什们因小事就吵就闹呢?最后还要互相谩骂,相互揭短,男的生气后喝酒,女的生气后回娘家,折腾来折腾去,把一个好好的家折腾的乌烟瘴气,死气沉沉。
从那以后,王云渐渐对家了一种恐惧感,在他的潜意识里,家是争吵、打斗的代名词,是一筹莫展,是唉声叹气。他甚至对自己发誓,长大结婚后,绝不学自己的父母,一定让家庭和睦,夫妻恩爱。
相反,在姑姑家中,王云很少看到姑姑和姑父吵架,那种氛围让王云从内心里感到奢望和向往。也正因此,使他减少了回家的次数,只要父母不叫,他是万万不愿回家的。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初二假期到了,当时正值学校改建,大部分同学都在忙着为学校义务劳动,王云作为班里的劳动委员,自然带头参加。当他正干的热火朝天时,忽然发现姑姑朝它走来,他也急忙迎上前去。
姑姑告诉他,王易为住院了,胃穿孔。
见到父亲时,他正躺在乡卫生院的病床上,鼻孔里插着吸管,眼睛无力的微睁着,而母亲刘美丽则无精打采的坐在旁边,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同村的李医生在乡卫生院工作,此时也站在王易为床前,说着一些有关病情的话:以后要少喝酒啊,都胃穿孔了,如果不及时抢救,后果会很严重……。
王易为只是用无力的眨动眼睛来表示回答。
“怎么说也不听,为这都不知打了多少架,摔了多少酒瓶子,结果怎么样?住院了吧?花钱不说,自己还要受罪……”。一旁的刘美丽小声的嘀咕着。
此时,大伯王玉为办理完相关住院手续,推门走了进来。“行了,都到这个时候了,也别说了,让易为好好养病吧,现在也用不了这么多人,你先回去吧,我先和小云在这里照料,明天你再过来,人多了也解决不了问题……”。王玉为对一旁的刘美丽说。
刘美丽推脱了几句,看见床上的王易为又朝她生气的瞪眼,便不说了。
长这么大,这是王云第一次陪床。在对医院感到好奇的同时,又感到了一丝恐惧,因为医院走廊里时不时会传来一阵阵惊天动地的哭喊声,撕心裂肺,让人不寒而栗。
后来,随着王易为病情的好转,医院里只留下了王云一个人。陪床时,王云很少和父亲说话,因为一说话,父亲就带着责备的口吻,而且动不动就要骂人,这让王云很难接受,于是在父亲休息时,王云会拿着自己带来的书本,在病房外的树底下看起书来。看书的感觉,总比看父亲脸色的要好些。
那时,在王云的心灵中,总有许多解不开的疑团:为什么父亲会酗酒,会脾气变得暴躁,会对自己格外责备,会有那么多说不出的抑郁。直到今天,王云身为人父后,才逐渐懂得了一些,对于其中的缘由也渐渐变得透彻起来。
王云认为:人的怀才不遇固然是可悲的,可以抱怨,但不要永远成为生命中的疙瘩,那样对发展不利,这属于心态问题。而不好心态的衍生,除去过分注重外部环境的影响外,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打造好良好心态的源泉,没有产生自动自发的正思维和正能量,良好心态的产生可以通过读好书,交好友等内外部因素进行构筑,如果缺少这些因素,自己就很难抗衡外部压力,导致心态的日久生变。在这一点上,王云认为父亲当时可能做得不够。
另一方面,王云认为,情绪暴躁的产生,是父亲受家庭关系方面的影响,或者受感情基础的影响。特别王易为最讨厌精神病舅舅刘洪义的出现,只要他一出现,他马上会火冒三丈。说起来这也难怪,每次刘洪义离家出走,王易为还要山南海北的四处寻找,其中最远的一次找到黑龙江。至于近的地方就更多了。当时刘洪义也身为壮年,即便走路,每天也能走出近百里的路程,何况那时的他似乎不知道休息,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仿佛有人在追赶,又仿佛他要去寻找一种东西来证明自己。他一路走,一路捡,身上套满了捡来的破衣服,背满了铁丝、木棍,还有自己制作的“杆枪”等奇形怪状的物品……。
在以前那些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婚姻可能是一种政治需要,如组织介绍,或是利益交换,如农村中的“换亲”,也可能仅仅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如王易为等大多数人。但在追求婚姻的方式上,大多人选择先结婚后恋爱,加之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还相对落后,一旦选择了,少有离婚,即便两人关系不和,也要最后在一根绳上吊死,也许这也是王易为性格烦躁的另一个原因吧。
不和谐的事情太多,他却无力改变。
不久后,王易为出院了。出院当天,姑姑王华特意在家中设宴招待。平时,这样的招待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有。吃饭时,大家叮嘱王易为注意健康的同时,又特意嘱咐刘美丽,今后在生活上多关注、照料自己的丈夫。因为这次大病之后,王易为已元气大伤,重体力劳动是不能参加了。
自从王易为生病后,家中的经
喜欢一路春秋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