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山谷一下子开阔起来,一座方城出现在面前,韩琦知道,定西城到了。 x23u更新最快
勒马停住,韩琦感叹道:“自云行到秦州,一年多立下了多少大功,当今满朝文武无人可比。走了这一路才知道,世间事没有侥幸,你能立下这些功业,是付出了无数心力。从军事到民治,到城中商铺到乡间道路,事必躬亲,谈何容易。”
徐平笑道:“我们都是凡人,一样两手两脚,一个脑袋,事必躬亲如何能够做到?就是诸葛武侯一样也做不到,不然就不会有街亭之失了。说是事必躬亲,实际上最多也只能把治下的事情过一下目,连吩咐手下人怎么做都不可能。过这一下目,为的是把所有的事情连贯起来,条列清楚,知道要从哪里下手。而不是卖弄聪明,以为看一眼就能发现事情的症结,吩咐属下把这件事这样做了,那件事那样做了,从此就能一帆风顺。这样行事与事必躬亲无关,只是好大喜功,爱出风头罢了。事间万事自然有其条理,做事情的第一要务就是把这道理弄清楚,然后才能真正知道该如何做。这世间,惟有道理最大。”
韩琦暗暗点头,知道徐平这话是说给他听的。
虽然与徐平是同年,但徐平坐到这个位子是一步一步靠着政绩走上来的,做的多是实务,在每一任上都有大功。韩琦则不同,他是最近几年入了赵祯法眼,从知谏院、直舍人院、知制诰这条台谏词臣的青云大道飞速升迁上来,数年间成为一路帅臣。他的资历还不如徐平,徐平还在地方做过一年的权知州,提举过左江道溪峒事,主管过蔗糖务,韩琦则根本就没有任过知州职事。韩琦能有今天,靠的是他会做人、会做事,眼光独到,也有他父亲生前为他经营下的人脉,当然最主要的是赵祯的赏识。
同样的机会也曾经摆在徐平面前,只是徐平选了另一条路,一条让人无话可说的路。
韩琦任泾原路帅臣,特别是与年龄相差不大而资历差别巨大的徐平靠在一起,他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现在朝野充满了对韩琦的不信任,他急需功绩证明自己,证明赵祯的眼光是正确的。这是徐平最担心的事情,根基不牢,急于建功,很容易犯下大错。带着韩琦在秦州附近走一走,让他知道事情是急不来的,要建功光靠心急不行,靠着耍小聪明更加不行,必须伏下身子去,从实务、从细节一步一步做起。只有对泾原路的军事、民政有了总体的把握,才知道要从哪里着手,知道怎么去做。帅臣跟一般的地方知州大不相同,做知州只要照着已有成例便不会犯大错,只要用心做几件事就会收获官声民望,帅臣可不是如此轻松。做事情不扎实,能力不行,大战一起就会原形毕露。
定西城是一座彻头彻尾的军城,城里虽然也有民户,也有商铺,甚至行商聚集,非常热闹,但这一切都是为军队服务的。徐平不在定西城的时候,这里的事务便由秦州监军王凯代管,民间事务也一样是由帅府按军法裁处,跟秦州大不一样。
到了城外,王凯早已带了城中的将领迎出城门来,一切行礼如仪,迎徐平回帅府。
定西城并不大,由南门进,沿着中心大道行一里多路,便就看见帅府。一杆“帅”民旗下是一面照壁,上面的字韩琦认得,是徐平亲笔所书:“子曰:吾道一以贯之,仁恕而已矣。忠于事而恕于人,遇事不避,迎难而上,同袍有难,竭尽支援,可谓军中之仁。”
韩琦看了几眼,记在心里,对上面的内容有些茫然。在徐平改秦州军制的争论中,韩琦虽然态度模糊,没有公开表达意见,实际上心里是反对的。以同年的交情,他支持徐平就公开上书了。在韩琦的认识里,军队就应该严阶级,重军法,令出如山。至于在实践中这些要求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做到,他是体会不到的,做不到令出如山说明阶级法还不够严厉,军法还不够酷烈。对于武人,无非一个赏字用钱,一个惩字用杀。世间谁不爱钱?世间又有哪一个不怕死?这两点做到了,何愁军中不治?
这是这个年代读书人的通病。五代武人当政,用文人为吏,现在文人当家作主了,事情便就反过来,有意地回避吏事,专心做官。做官怎么做?以大道佐君王,只要认准了心中那条大道,规劝帝王按王者之道行事,便就万事大吉。至于政事的细枝末节,由小官小吏去处理就是了,高高在上的大臣们怎么能在上面花精力呢。
现在正是一个转折点,以王曾和吕夷简为代表的上一代大臣还精于吏事,后面跟上来的,除了一个徐平,下一代中已经开始以清谈词臣为主了。徐平带的那一批能做实事的官员还处于底层,没有进入决策的中心,宋庠、韩琦这些人才是主流。
严阶级、重军法,对军队重赏重罚,听起来很有道理,理论上也可以一直追溯到法家身上。实际上漫长的历史长河,已经用事实说明这样做是非常不靠谱的,哪怕就是始皇帝统一六国的时候,他的军中也不是如此的严酷,主将善抚士卒是必修课。
有压迫必然就有反抗,压迫越重反抗越大,人不是猛兽,带兵不是训兽,而哪怕就是训兽也不能全靠鞭子。这个道理简单明白,但就是有非常多的人不信邪。在底层挣扎的时候怨天尤人,怨的是上天不让自己高高在上,尤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无能不给自己一个好出身,这种人千百年来不乏其人。他们
喜欢一世富贵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