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北京物价真比纽约高吗》。文章从牛仔裤、公交车,甚至猪肉价格等方面入手,将北京与纽约的物价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纽约的“奢侈品”比北京便宜,但纽约公交以及涉及人工、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比北京贵很多。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舆论对中美物价对比的再次关注。中国和美国这两大经济体越来越多地被放在一起进行各种比较,到底该如何将中美物价进行对比?物价差异的背后又体现了什么?成为媒体普遍争论的焦点。
谁在购买天价商品
2011年第一季度央行做了一个调查报告,说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86的消费者指出要降低消费,14的消费者指出要提高消费。透过这个数据,我们发现为什么高端产品在我们国家比在美国卖得贵,就是这14的人群推动的。
(嘉宾介绍:王福重,知名学者)
王牧笛:我们之前聊过中美的楼市比较、中美的股市比较、中美的医疗比较、中美的教育比较,也部分地谈过中美的物价比较。不过最近《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关于中美物价比较的文章,叫《北京物价真比纽约高吗》,掀起了新一轮的全民大讨论。咱们也借势再聊一聊,用我们“郎眼”独特的世界观和方fǎ_lùn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个短片: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北京物价真比纽约高吗》。文章从牛仔裤、公交车,甚至猪肉价格等方面入手,将北京与纽约的物价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纽约的“奢侈品”比北京便宜,但纽约公交以及涉及人工、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比北京贵很多。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舆论对中美物价对比的再次关注。中国和美国这两大经济体越来越多地被放在一起进行各种比较,到底该如何将中美物价进行对比?物价差异的背后又体现了什么?成为媒体普遍争论的焦点。
王牧笛:教授,我这个人比较土,没怎么出过国。少壮不努力,至今在内地。
郎咸平:有时候也得说说实话,你说这个话是好的,鼓励你这么说。
王牧笛:那教授是走过南闯过北,喝过美利坚的水。我想先请教授现身说法一下,在美国那么多年,您直观的感受是什么?《人民日报》给出的这个表格,它用这样一种方式比较科学吗?靠谱吗?
郎咸平:今天我们谈的是《人民日报》,不是谈一般媒体。就《人民日报》而言,它能够这么报道,而且部分数据还是真实的,这一点让我感到意外。当然对它的结论本身,我还是有不同看法的。
王牧笛:您这个表达很含蓄。
王福重:首先,《人民日报》我们是要学习的。但我觉得,比较两个国家的价格,意义不是特别大。为什么?好比说,我们中国的人口是13亿,美国的人口才3亿,但是美国创造的财富,比如说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比中国大。这样算下来的话,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十几倍,中国大概也就是它的十三四分之一。美国人的收入多,但每个人占有的商品数量也多,你把总的收入除以总的商品数量,就是美国的总价格水平。中国的人均收入比美国低,人均占有的商品数量也低,这一除就是中国的平均价格水平。这样看来,两个平均价格水平应该是一致的,但是结构肯定是不一样的。
王牧笛:您描述的是教科书里的一个世界,但是现实世界中跟它有很大的区别。《人民日报》这次是分门别类地给出了不同领域的商品,比如说奢侈品,奢侈品在中国的价格就比美国高得多。
郎咸平:多得多,真的是这样子。
王牧笛:而那些跟服务、知识产权相关的产品,美国又比中国高得多,这个道理在哪里?
郎咸平:你不要说我们有的比美国好,有的没有美国好,不是这样的。而是从这里面,我们忽略了一个现象。我们看看2011年第一季度央行做的一个调查报告,很有意思,报告说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86的消费者指出要降低消费,14的消费者指出要提高消费。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也就是说,透过这个数据,我们发现为什么高端产品在我们国家比在美国卖得贵,就是这14的人群推动的。而且,在这14的人里面很多都是企业家,最近由于我们的企业比较困难,所以他们都不做企业了,干嘛呢?从事高端消费。我们这个高端消费的需求本来就很大,加上税又重,因此我们的高端消费品比美国高很多倍。比如说汽车,在美国买辆宝马汽车根本不算什么,三四万美金就能买一个很好的,但在我们这里,三四万美金大概就只能买一个马自达这种水平的车。
王牧笛:都是马3,宝马3和马自达3。
郎咸平:而且最近的一些现象让我们感到忧心忡忡,一种特殊的消费形态让中国整个奢侈品的消费膨胀到不可想象的地步。我们还拿汽车来说吧,现在在中国,20万元以下的汽车都要降价才卖得出去,就2011年上半年,比亚迪跟东南汽车的销售都下降了20左右,利润下降了80,整个中低端汽车的销量同比下降了6.92,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有很多打算买车的老百姓现在不买了,还有一些老百姓想买贵的车。
王牧笛:就是电影《大腕》里面的那种消费观,叫我们只选贵的,不选对的。
郎咸平:对,所以你看,同样是在上半年,豪华品牌,比如奔驰、
喜欢危机中的忧与思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