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37年8月5日,南京
8月南京的天气,人们常用火炉来形容,其实应该要用蒸锅来形容更为妥帖。
南苑惨败,北平、天津已丢失,坏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虽然南京——当时的首都,还未见战火,但除了傻子,大概都知道,日本鬼子的下一方向,肯定是民国的政治中心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了,当时称京沪一线。中山陵依然巍峨,中山大道在当时是那样的宽阔,数十里的秦淮河依旧繁华,不知那些歌女是否又在唱着后庭花?大官大员们是否还在纸醉金迷中消磨着时光?但不少战后的记述都说当时的首都南京是汤浇蚁穴般的场景。火热的天气掩不住即将到来的萧杀。
胡适和陶希圣乘坐的汽车,离国民政府(后来的总统府)好远就被第一道岗哨拦了下来,一律必须下车检查。陶希圣一脸不高心,因为陶希圣掏出了侍从室的派司,还认真核对后,才得以通行。不像以前,往往是哨兵刚看见这种蓝布面的,印着青天白日徽的派司,里面的内容一般都不看就挥手放行了。胡适看着宪兵们一丝不苟的着装,以及胸前挎着的美制冲锋枪上闪烁的烤蓝,反而觉得心里有一点宽慰。再想想一路上眼见高大建筑上明显增加了防空哨,他心想,如果当时全国的武装部队都有这样的素质和纪律,何愁打赢不了小日本啊!
汽车绕过有沙包、铁丝网的掩体,到了第三道岗,即大门前的岗,陶希圣的侍从室的派司也没用了。必须政府大楼里面有人出来接,才能进到大楼里面去。陶希圣通报了所找人的部门,岗哨打了电话。不一会,出来一位年轻人,穿薄中山装,左胸前佩着青白的徽章,并别着钢笔,一身干练的样子,一看就是个经过特殊训练的人。他见到胡,陶二人,恭敬谦和地用带着浙江口音的话语说:“陈主任有要事外出,关照过了,有事请进去讲。”别小看这需要里面的人接,无形当中等于又增加了两道岗哨。
(二).
穿过长长的走廊,主客三人来到会客室坐下。会客室的后面就是国民政府文胆陈布雷的办公室,陈布雷的办公室对面,就是蒋委员长的办公室,这几间房间就构成了当时民国最高级别的办公场所。
这时,有穿军服的侍从端上茶,轻轻关上了门出去。年轻人对胡、陶二位说:“陈主任有事,关照我接待你们,有事请讲。”说着拿起笔,摊开文件夹准备记录胡陶二人的谈话。
胡、陶二人相互视对了一下,不用说也不会和这位秘书般的年轻人多说些什么。于是胡适从西服口袋里掏出一封信来,陶希圣要来了纸笔,写了一页短信,放进信封,递给了年轻人,说了务必请陈主任转交。年轻人把信封放进文件夹,但眼睛好像没看见信一样,说了声稍等,说着转身进入里面办公室,做完了登记,才出来,轻声问二位,要不要按排便餐什么的?
胡、陶二人此时哪有这心情,忙起身告辞出门,年轻人送他们出了门,并目送汽车驶出岗哨才转身进去。
喜欢一样的风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