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根据情况反馈。他们的刺杀练的也差不多了,下一步就该被分到各个不同的把总旗总队中,开始更专业的鸟铳、弓箭甚至骑兵训练了。
至于海州新到的这批民壮。虽然还在站军姿阶段,但是没人怀疑一两个月后。他们可能就能走出新兵营了,反倒是他们的前辈那批书生兵能不能出去,还不一定呢。
看了看情况后,杨潮也没有专门干预什么,就离开了,自己建立的这一套体系,已经慢慢走入正轨了,如同一台机器。可以自我运转,杨潮要做的就是监督这台机器正常运转,不至于失控就好。
练兵是金勇老金的事情,老金做的还是不错的,而且还有一大批过去的老兵专门转为练兵教官,就是金勇都很轻松了,更不用说杨潮了。
所以杨潮很快就离开了军营,回去处理其他事情,比如开荒了,比如修军营了等等。
一切都井井有条。开荒在大量的士兵兄弟父母的积极努力下,一片片荒地被平整出来,现在都先撒上草籽。杨潮承诺按照市价收购草料,毕竟杨潮要养马。
说起那批马,现在只剩下六千多匹了,在海州的时候是一万匹,离开海州的时候就剩下九千匹,到了淮安只有八千多匹,等全部到南京的时候,本就剩下了七千来匹马。
尽管杨潮从孝陵卫中请来了几个专门养马的马夫,可是依然阻止不了这些战马对江南气候的不适应。依然不断有战马生病,不过经过马夫精心照顾。黑豆、小米等精饲料喂养着,渐渐好了起来。现在已经不在掉膘,等彻底恢复的时候,杨潮就该练骑兵了。
但是也不可能一直给战马为精饲料,马夫说马还是要吃草的,不然也是要生病的,所以种草就是很有必要的,蒙古人占据中原近百年,也带来了各种牧草,孝陵卫的皇家园林中就长年养马,里面有人工种植的大片草场,因此草籽并不难找。
杨潮种上几万亩的牧草,再加上米糠等物就足以养活上万匹战马了,所以这批战马杨潮到不担心养不起,而是担心会病死了。
除了开荒,种草和养马的事情外,就是码头的事情了。
前年杨潮就将码头清了出来,不过却也只是过去的水营码头,用巨木固定泥沙,掏空出一些水道停放船舶,停靠战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停靠民船就不够便利了。
所以跟史可法商定要做海贸之后,杨潮就开始重建码头,依然包给白匠头,让他将木头码头重修成砖石码头,而且不用水营码头南边不远的龙江关码头样本,而是杨潮亲自给白匠头设计的码头。
杨潮是学建筑的,画点码头图纸还是易如反掌,而且都不用详细画出来,只需要给个简图,白匠头这样的专家就能完善出来了,倒是真画出详细的三视图,白匠头还要担心看不看得懂呢。
杨潮设计的新码头,将从秦淮河水营一带一直延伸到长江边,长期规划绵长五百丈,拥有一百个泊位,其中十座是可以停泊三千吨巨舰的,三十座可以停泊千吨大船,其余也都是相当可观的码头,停靠杨潮的三桅大船没有任何问题。
对此白匠头又是苦心劝了杨潮一番,他说的挺有道理,南京附近没有那么大的船,不需要建那么大的码头,但是杨潮的计划中,海贸一开,很多船都是要从新江口直接出航进入大海的,他不介意在合适的时候,让郑家的船队直接停靠到新江口来,但是那要等朝廷对郑家放心的时候。
另外杨潮还打算自己建造超级大船,杨潮不可能一直依赖郑家,迟早杨潮是要直接通海贸易的,既然有条件,自然要给自己未来的船队打造好基地了。
所以白匠头除了默默腹诽杨潮败家子之外,也只能继续帮忙承揽下码头工程了。
其实杨潮的资金压力也很大,码头一开,最近就有些入不敷出了。
开荒对杨潮来说还不算什么,航运的利润就足以支撑了,但是打算开海贸后,花销突然就大了起来。
港口自不用说,造船也不得不花钱,虽然木材是史可法提供的,建造也派发给了龙江船厂劳役,但是杨潮还真不敢放心,如果是史可法到真的可以不用花一分钱从船厂拿出船来,但是这些船是杨潮的,杨潮就不敢挑战船厂的潜规则了,不说别的,就是那些船工粗制滥造就足够杨潮喝一壶了。
跟船厂的姚匠头商议过后,杨潮答应每艘三桅大船给船厂三百两银子的常例,姚匠头答应帮杨潮精心打造。
而史可法调拨的大料,经过姚匠头计算,足够建造五十艘三桅赶缯船了,经过私下商议,船厂也答应不黑了史可法的材料,都帮杨潮打造成战船,但杨潮要一次性给姚匠头一万两银子,杨潮也答应了,本来他只能得到三十艘,额外的二十艘一万两银子,平均每艘才五百两,也相当便宜了。
因此杨潮需要给船厂两万两银子,营房还在重修,过去的左司大营自然完善,可是新的兵营虽然也经过整修,可是设施不够完善,比如就没有左司营房里的浴室,因此需要添置。
而且一个千总营也不可能满足杨潮将来的扩军,因此至少还得重修前部或者后部千总营,以这两个营房的废弃状态,修复跟重建也差不了多少,这又是至少上万两银子的工程。
但是真正耗钱的,还是港口码
喜欢回到明末当军阀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