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扫平六合、一统天下--秦时明月汉时关(1)
秦始皇威加海内、扫平六合,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大秦,他的二世、三世,乃至于万世的梦想却被大泽乡农民起义的烽火燃烧殆尽;楚汉战争的硝烟散尽,刘邦在大秦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大汉帝国,拉开了两汉四百多年的历史帷幕……这一刻,古今共观秦时明月汉时关!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人是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为“王”,但秦统一中国以后,嬴政觉得自己是“德迈三皇,功过五帝”,“王”已不足以显示其尊贵,便令臣下议帝号。
诸大臣博士商议的结果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上尊号为“泰皇”。
然而,嬴政仍不满意,单取一个“皇”字,同时又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自此,“皇帝”就代替“王”而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而嬴政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郡县制是怎样的制度?
郡县制并非秦始皇所开创,只是到了秦始皇统一全国时,才实现了它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才成为整个国家的法定的行政制度,后人就称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公元前221年,李斯主张废除分封制,秦始皇决定对国家全面施行郡县制行政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郡县制度。
最初,分天下为36郡,以后,随着边境的开发和郡制的调整,总郡数最多曾达到46郡。
郡设郡守,郡守之下有郡丞、郡尉、监察史等。
郡下设县,万户以下为小县,设县长。
县令或县长之下又设县丞和县尉,也与上级政权一脉相承。
县以下以乡、亭、里为单位,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
度量衡和货币于何时实现了统一?
秦统一前各国的度、量、衡各异,换算起来非常不方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度、量、衡作了统一规定。
度以十进: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合今23厘米),十尺为一丈。
量亦以十进:十合为一升(合今200毫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
衡的单位与进法是: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合今0.25千克),三十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统一度量衡后,秦始皇下令把诏书铭刻在官府制作的度量衡器上,发至全国,作为标准器具。
秦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在全国得到了认真的推行。
度量衡的统一,在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秦统一前,各国所用货币不仅外形不同,称量单位也有差异。
大致有布钱、刀币、圆钱、郢爰四大系统。
除郢爰流行于楚国外,布钱流通于韩、赵、魏,刀币流通于齐、燕、赵等国,圆钱流通于秦、东周、西周和魏、赵等国。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全国货币,以黄金为上币,镒为单位;以方孔有廓圆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称为“半两”钱。
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铸币,违者定罪,严加制裁。
“三公九卿制”具体指什么?
秦王朝消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推行封建官僚制度,以适应新形势,加强中央集权。
秦王朝的中央政权是原秦国的中央政权的延续和扩大,但官职的名称和权力有许多变化。
在中央设立负责政务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为百官之长,其职责是协助天子处理全国的政务,丞相使用的相印为玉石所制,上面的印钮为金制,所以称“金印”。
官员上朝时官印要放在袋中用丝带系于腰际,丞相用的丝带为紫色,所以称之为“金印紫绶”。
秦朝的丞相分为左、右,左丞相的地位高于右丞相。
太尉是辅助皇帝以参理武事,同样也是“金印紫绶”。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工作,同时又要辅助丞相处理政务,为“银印紫绶”。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习惯上称为“三公”。
三公相互牵制,如丞相虽是百官之长,但其仅负责民事,军事由太尉管理;太尉虽管军事,但并不直接掌握军队,也没有发兵权,发兵权归皇帝;御史大夫虽然地位比丞相和太尉低,但由于他负责监察百官,对丞相和太尉都有所牵制。
三公互相牵制的结果是军政大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在三公之下,设有一些处理具体事务的官员,一般称之为“九卿”,其实不止此数,其中主要有:负责宗庙礼仪的奉常、负责皇帝禁卫的郎中令、负责皇宫守卫的卫尉、负责京城防卫的中尉、负责皇室车马的太仆、负责皇室财政的少府、负责宫室修葺的将作少府、负责宗室亲属事务的宗正、负责全国司法的廷尉、负责全国财政的治粟内史、负责民族事务的典属国等,九卿都分别有自己的办事机构和属僚。
秦修长城、开灵渠的目的是什么?
公元前214年,秦将蒙恬率30万大军征伐匈奴,收复了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
为了巩固这一地区的统治,秦将原秦、赵、燕旧时的长城随地形修筑连接,建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对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骚扰,保障内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为开拓岭南地区,
喜欢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