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无忌觉得自己全选有八成的概率全对,但真要他一个个解释,他真解释不出来。
“嘿嘿,信陵君,你不行啊!”
黄歇好为人师道:“《谷梁传·昭公三十年》有言:“中国不存公”,意思是说,季孙不让鲁昭公在国内存身,此处的中国,便有国内之意,想来是出自此处!”
“谷梁?”韩非疑惑道:“莫非是谷梁赤谷梁子?”
“不错!”
“但是依在下所知,谷梁子之言所传甚广,但想来应并未著有此书啊!”
黄歇大笑道:“哈哈,非公子,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谷梁传》确实没有书简广为传世,但是却有残书,相传由孔子的弟子子夏,口头传授给谷梁子,由谷梁子所写成此篇残书!”
“可春申君又怎知如此辛秘?”
黄歇笑道:“老夫的门客中恰好有小说家的著书人,校对此书时,老夫就在场,你说老夫知不知道?”
“没想到,春申君门下竟然还有小说家著书人这等高雅之士!”韩非满脸钦佩。
小说家分说书人与著书人两派,二者可以说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区别那般大。
说书人大多走街串巷,在黎民黔首中,以神鬼志异,天花乱坠的故事博人眼球;
而著书人则手持刀笔,于深山竹林中一心著书,无欲无求,只与史家有些许联络。
除此之外,即便是贵为周天子,往往也无法请动小说家著书人为其著书立说。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春申君黄歇的门客中,竟然会有小说家著书人!
说起来黄歇也是赶巧。
仙人所赐之造纸术,将著书难度大大降低,而又降下传说中能保存千年的特级宣纸,这对著书人来说,简直比金子还要诱人。
再加上大名鼎鼎的春申君黄歇,门下三教九流者甚多,阴差阳错之下,还真让他忽悠来了小说家中的著书人。
“春申君,不愧是春申君!”
稷下学宫的诸位学子见状,纷纷对黄歇表示佩服。
原来春申君黄歇,除了贪财好色,其实也是有真本领的。
同时,因为仙人的提问,七国贵族中也掀起了一股崇尚知识学习的风潮。
一时间,七国纸贵。
无他,人生在世,为的不过就是权、名二字。
战国重名,知识分子的风头,不能全让春申君一个人抢去了啊!
“那这中原之意,又作何解?”君王后黛眉轻皱,不解问道。
黄歇刚想发言,谁知却被韩非抢了先。
他生气的瞪了韩非一眼,老夫还想在君王后面前多显圣几回呢,你小子咋净坏我好事!
“齐太后,中国有中原之意,很好理解。”
韩非笑着说道:“如果非要引经据典的话,《列子·汤问》有言:“南国之人祝发而裸,北国之人鞨巾而裘。中国之人冠冕而裳。”意思是说,南方的人剪短头发,北方的人包着头,身上穿着皮袄,中原的人头戴帽子穿衣束裙。”
“这里列子将七国的土地按照气候条件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大致分为南、北中三个部分,故中国也应有中原之意!”
君王后微微颔首,赞叹道:“原来如此,非公子果然博学多闻,不愧是荀子门徒!”
黄歇气炸了。
君王后这是带着歧视的观点看人,大家明明懂得知识都是一样的,凭甚韩非小子就是博学多闻,轮到老夫,就是好色之徒!
“敢问春申君,诸夏选项何解?”
魏无忌继续问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周天子说的话,老夫知道,但是诸夏,老夫着实不知出自何处。”
剧辛终于插上话:“诸夏仙人已经做出了解释,还要解释作甚?”
魏无忌摇了摇头。
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仙人只是对诸夏做出了解释,而魏无忌想知道的,是为什么选诸夏。
黄歇无精打采道:“昔日我大楚第六任国君熊渠曾言:“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再加上《论语·八佾》有言:“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孔子说,(文化落后的)夷狄之人虽然有君主,还不如(文化先进的)中原诸国没有君主。”
“因此这里的中国,应可与诸夏对等。”
华夏族因发源于黄河中下游,以此为天下之中,又叫中原,对于中原之外的四方少数民族,有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的代称,但是也不能粗浅的认为这是鄙视,只能说相较于中原而言,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加贴近自然野蛮,也就是稍显落后。
像楚国在刚刚立国时,连国君熊渠都觉得自己是蛮夷,但是六七百年过去,到熊完这一代,大家都是山东六国,哪有什么蛮不蛮夷的说法。
所以说中国这个概念,从国都到中原,再到整个天下,是在不断扩大发展的过程。
“说到这,晚辈有一事不明,既然春申君前五个选项都知晓明确出处,莫非这第六个,春申君知晓出处?”韩非不解问道。
韩非只知道这前半段“普天之下、率土之滨”,是简化了《诗三百·北山》中的诗句,但是后半句“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他是真不知道。
至于有关诸夏的那一句的出处,韩非也不晓得,所以没敢选。
在这一题上,他确实被黄歇完败。
“嗯……其实老夫也不太清楚。”黄歇顿了顿,正色道:“前半句出自《诗
喜欢大秦请回答,崩坏的战国七雄!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