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欲言又止。
敕书小十七出家为荣国夫人杨氏祈福的书简已经由中书省签名,发往门下省存档、审核了。
从裴姓改为李姓,又从李姓改为武姓,小十七会不会以为他不再喜爱她而惶恐不安?
他从宽袖中抽出卷起来的绢帛,递给裴英娘,语气柔和,试图用这种谈笑家常的语气来安抚她,“这只是权宜之计。”
裴英娘展开绢帛,从头到尾细细浏览一遍,吃了一惊,茫然道:“母亲要我认在武家门下?”
李治低头看着她,缓缓道:“不是要你改认周国公为祖,而是已经认了。十七,从诏书下发的那一刻开始,你就是武家人了。”
裴英娘哑口无言。
不是出家就好了吗,为什么连姓氏也要改?李治和武皇后虽然苦恼吐蕃使臣的求婚,但还不至于怕成这样吧?
又不是吐蕃兵临城下,必须做出决断的时候。帝后之所以忙着发嫁李令月,只是懒得寻其他借口,不想打破和平局面、交恶吐蕃罢了。如果吐蕃非要胡搅蛮缠,尚武的文臣武将们不怕和他们打一仗。
李治踟躇,不知道该不该说出李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李旦几乎是逼迫着他作出这样的决定。
他想不出该怎么开口,小十七还小,分不清什么是喜欢,什么是感激……而且她乖巧顺从,万一糊里糊涂应承了李旦,将来后悔怎么办?
以李旦的性子,绝不会放手的。
知子莫若父,何况李治也是曾经经历过情爱的男人,李旦排除万难,一点点解决阻挠他的麻烦,费尽心思才获得武皇后和他的认可,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小十七。
他希望他们能互相扶持,做一辈子的兄妹,而不是因为感情纠纷变成互相仇视的怨偶。
裴英娘心中思绪万千,望着庭中百花齐放的妖娆盛景,走了会儿神,轻咳两声,莞尔道:“下旨册封哪有我自己主动上书要求为荣国夫人祈福虔诚,我立刻去信卢雪照,让他为我写一篇上表。”
以卢雪照的才华和脸皮厚度,肯定能把文章写得情文并茂、感人肺腑,令观者无不潸然泪下,痛哭流涕。吐蕃使臣中懂汉字的译者看完卢雪照的文章后,也得哭着为裴英娘的孝心鼓掌。
绝对的发人深省——也就是后世说的洗脑。
骆宾王因为一篇声讨武皇后的檄文而名扬天下,正好卢雪照需要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
她越想越觉得自己的主意精妙绝伦,立刻让昭善取来李令月殿中的纸笔墨砚,刷刷几下,伏案写下一封短信,命人送去醴泉坊,“要卢郎君先放下其他事,尽快把这篇文章写出来。”
宫人连声答应,带着书信离开。
李治沉默了一会儿,拧起的眉头渐渐舒展。小十七已经长大了,知道怎么做对她自己有利,不需要他再手把手教她怎么应对武皇后和太子。她确实柔顺,但唯独在感情之事上异常坚定。她几乎百依百顺,但得知赐婚的旨意后,立刻和执失云渐划清界限,这样的十七,不会在婚姻大事上委屈她自己。
其实说与不说,没什么关系。
让李旦自己做决定吧。
“阿父……”裴英娘回头看李治,“我以后唤阿父什么呢?”
武皇后是姑母的话,她得称呼李治为姑父?
李治笑了一下,“还是叫阿父吧,阿耶也可以,听着顺耳。”
裴英娘点点头,心里暗暗思量,在李治面前当然可以放肆,武皇后、太子李弘、六王李贤和七王李显那边就不能马虎了。她得时刻提醒自己,免得被他人奚落。
“对了……”裴英娘想起一事,神情变得郑重严肃。
李治不由也紧张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等着她发问。
裴英娘眉头轻皱,“阿父,我的道号是什么?”
李治怔了一下,半晌后才轻声答:“令月的道号是太平,你的自然是永安。”
裴英娘轻轻吁出一口气,李令月的道号就是她的封号太平,她真怕李治和武皇后心血来潮,为了辈分,给她取一个道号叫“太真”,那她真的会气得呕血的!
没错,裴英娘最关心的是自己的道号,只要不是太真,叫什么都行。
至于改姓武氏,和道号比起来无足轻重。她才不会告诉李治,改成武姓根本不算什么,等武皇后称帝,大家都要改,先改后改都一样,对她来说,没什么区别。
千金大长公主舍弃李姓,自降两辈,哭着求着认武皇后当干妈,改封延安大长公主,可以说是几辈子都洗不清的污点,哪怕没有到遗臭万年的地步,也差不离了。
她提前改成武姓,到时候可以躲过一劫,谁敢骂她厚颜无耻,她可以理直气壮地掏出李治的敕书:是圣人让我改的!
反正又不是头一次改姓。
而且,从皇室养女摇身一变,成为武家族女,其实并不坏呀!反正她已经以公主的身份刷足了李家宗室的好感,现在又搭上武皇后的关系,以后不管李唐皇室和武家哪个占了上风,她不仅能自保,还可以左右逢源,占尽便宜——当然,前提是她不像武家兄弟那样不停作死。
武皇后称帝之后,让李令月改嫁给中郎将武攸暨,为的就是确保李令月的安全。李唐公主,武氏宗媳,是李令月可以在武周期间立身的资本之一。
裴英娘直接成了武士彟的孙女,靠山更稳了!
不过现在
喜欢大唐第一公主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