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抗菌消炎的特效药,像优质钢铁等,这些都是大宗的硬通货,而除此之外,其他像自产的香皂、香水、雪花膏、洗衣粉等日化洗化用品,还有各种不锈钢日用品。铝制日用品等奢侈品,在市面上都是抢手货,且利润不菲,只不过因为整个世界整体的消费水平在那摆着,所以为了获取最大利润。才没有大批量的出货,导致这些产品的总量较小,总体贸易额远远不如特效药、钢铁等刚需的硬通货。
除了这些,帝国的服装业由于引进了现代的新型缫丝机跟纺织机等设备,棉布制品以及丝织品的技术含量也是越来越高,导致在国际市场上也是越来越抢手。
虽然因为时间还短。国内高质量的棉产量不足,中国商人的经验也不足,加上中国内需太大,还有其他政治原因等,导致中国的高性价比布匹还没有走向全世界。但到了1864年,整个中国传统地域,加上朝鲜全部以及日本大部,还有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大部,中国布已经成了高端布的代名词,反而是英国布与法国布,都是劣质布的代名词。
换言之,在整个东亚地区。英国布只能走低端路线,而且销量也是日益枯萎,眼看继续下去的话。很快就要被中国布匹完全排斥出东亚市场。
事实上,如果不是中国的优质棉产量还太低,导致原材料不足,加上合格的棉纺工人十分缺乏,进而影响到布匹的产量,假以时日的话。别说占据东亚布匹市场的统治地位,就算占据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也不是没可能。这就是技术的优势。
布匹这种人类必须的日常用品只是其中一个代表,其他日用品。比如丝织品,瓷器,玻璃器皿等,都因为技术进步的原因,在全面升级,产量也是节节增高。
再加上帝国强大的武力做后盾,又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所以导致中国的贸易额呈现爆炸式的发展。
随着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国家也因此占了很多好处,但因为税收政策还比较落后,比如没有征收大量增值税等税种,关税也比较低,所以国库收到的钱虽然多了,但完全抵消不了支出的巨大扩张。
反倒是那些打着皇家旗号的皇产,他们依托那些竞争力强大的特色产品,又因为历史因素,不用向国库缴纳各种税收,这两年都是赚的盆满钵满,本来就引起了众多人的眼红,只不过他们打着皇亲的旗号,这才让大家有所顾忌。
这其中,李家还好,毕竟是皇帝的本家,加上他们本家的人相对来说人丁稀少,虽然李正祥后来找了各种李家族人过来充数,但终归慢了一筹,很多蛋糕已经分不到了。
相反,皇帝的母亲一家,也就是王家就不同了,这个家族本来就是人丁兴旺,又抢占了先机,在皇帝起家期间就全力依附,并且成为早期为李永吉散货收货的直接服务商。
这样一来,随着李永吉的崛起,这个团体也越来越大,再加上王家的亲戚朋友以及相关利益共同体,勾结起来就是一个庞大到让人恐怖的数字。
实际上,就连王天重自己,也不清楚王家现在到底有多少人,反正光族谱记录在案的在世王家族人,就超过三百人,而这三百人延伸出去的,何止万人。
这么多人,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拿到为李永吉私人服务的项目,不可能所有人都拿到那些特殊商品的代理权或者收购贡品(特指翡翠等现代高价物品)的权力,但是,他们因为沾亲带故,所以也可以用挂靠的名义,做生意不用向帝国缴税。
只是一个不交税,再加上一个皇商的身份,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竞争,他们很多人甚至都不需要本钱,只要把这个牌子一亮,就可以弄到大量的投资以及相关项目。
因此,正因为王家这些皇商拥有特权,加上这些人太过贪婪,到处滥发皇商的资格,导致两年时间内,皇商的招牌已经遍布全国各个角落,根本说不清到底有多少打着皇商旗号的商号,而这些商号,全部都是不用交税的特权商家!
所以说,一开始的话,大家还能容忍,可现在这群蝗虫一样的家伙已经让太多人不满,加上沈世明正好为财政问题发愁,自然而然的就盯上了这群打着皇产名号,实则是一群蝗虫的家伙。
实际上,就在王家内部。也不是没人看到这里面的危险,也有人提出过,要先内部精简一番,去除一部分徒有虚名,实际上跟王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换言之,就是去掉王家的一些水分。
可惜这些声音太小,也太弱,根本就无法成为主流。
原因很简单,皇商的旗号哪儿是那么容易放出去的,不是说你说跟王家沾亲带故。就是沾亲带故的,实际上,那么多的皇商招牌,也就是所谓的皇室梅花旗,大多数都是明码实价的卖出去的。而买到的人呢,每年都要固定拿出一部分收入上缴王家。
换言之,如今的王家,更像是一个连锁企业,他们大肆发卖皇家招牌,也就是梅花旗,购买到这些梅花旗的商号呢,可以凭着皇产的旗号免交各种税收。但却必须拿出一定的收入上缴到总号,也就是王家本家,即王天重一家。
当然。太公王天重也只是一个表面人物,真正的大后台,或者说造成这一切的真正大老板,是当今太后!
没错,正是太后李王氏的授意,这种发卖皇室旗号的行为才开始在全国
喜欢时空走私1859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