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武做事倒也干脆,下了命令之后,很快就带人离开,然后召集部队去了内城布防,把外城的各段城墙都交给民兵部队的首脑。
且不说别的,单说冯子才接管了西门防御大权之后,一边召集自己的旧部赶过来,一边开始重新编组原本留在城墙上的民兵部队,反倒对那些已经来到护城河边,并开始往河里抛洒沙袋的人视而不见。
这一点就看出他与别人的不同了,因为就在冯子才重新编组民兵部队的时候,南边跟北边的城墙已经噼里啪啦的响成一片,大都是抬枪土炮的声音,也有箭矢破空之声,明显是那些城门的守军开始利用城头上原有的远程武器,对城外那些可怜的民夫下手了,只有冯子才这边没有什么大动静。
冯子才的所谓重新编组,并没有打乱原先民兵部队的班排连这样的编制,他只是把这些班排连长聚集过来,给他们分发了不同的任务而已。
首先,冯子才借口现在城头上的地方有限,人却有些过多,挤在一起目标太大不说,还互相牵扯,减少了腾挪空间,所以他打算撤下去一半人,让这部分人下去休息,另外一半人则留在这里进行防守。
其次,他还要求留在城墙上的这部分人丢掉武器,然后专心的操纵远程武器,比如那些弓箭啊,弩箭啊,抬枪啊,土炮啊之类的,简单点说,留在城墙上的这部分人,他们的任务就是远远的射箭开炮打枪,至于近战防御,还是让别人来做吧。
之所以这样安排,表面借口是合理安排人手,减少城门守兵,减少损失,但主要原因是因为冯子才不看好这些民兵战斗力。
别看这些民兵士气还不错,精气神也很好,而且手中的大砍刀也是精钢所制,但打老了仗的冯子才一眼就看出,这些人不过是徒有虚表。
这些人大多是临时征召才几个月的小市民,只是因为精武军给了他们莫大的好处,他们才肯卖命,但肯卖命跟能不能打是两码事。
也就是说,在冯子才看来,这些人士气高,那是没遇到真正的硬仗,对战争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憧憬,一旦见了血,打的惨烈点,他们很快就会崩溃,换言之,他们打顺风仗还行,打恶仗是不行的。
就是看到这些人的表现,冯子才一下就明白了王三武的安排,原来他也不看好这些人,所以他才带人去了内城,要换了他,他也要这么做,因为跟这些民兵混在一起,只会扯后腿。
明白这点后,冯子才干脆把这些人当成民夫,或者说强一点的民夫看待,打算只让他们做一些运送伤员补给之类的活,真正城门防守的主力,他打算继续让自己带出来的那一万多人来负责。
当然,正如他自己所说,城墙上地方有限,不能放太多人,所以他的人过来后,他也只是招上三千人上城头,另外的人则在城墙下面跟其他民兵一起拆附近的房子,要把城墙附近的房屋都给拆掉,避免等下攻城的时候起火生事。
这件事他的人做起来很顺手,要知道当初太平军跟洋人合伙攻打淮安的时候,他就这么做过,而且那时候他就是防守的西门。
当时为了防止起火,城墙下的房子几乎都被他们拆光了,只不过后来太平军失败,淮安城安稳了之后,城墙下又如雨后春笋一般起了众多木房茅屋。
唯一的不同,是这些新房子很少有民居,多是当地老百姓重新建起来的小摊商铺,谁让精武军统治期间免除一切苛捐杂税呢,还鼓励经商,所以这些老百姓才在城门附近搞了这些东西,自发的搞成一个小商品市场。
正因为多是茅屋木房,所以拆起来要比上一次简单许多,要知道上一次拆房子的时候,很多可都是砖木结构,拆除难度比这些茅草屋可大多了。
而且那时候的老百姓也不让拆房子,他们去拆房子还得蛮干,但这一次不一样,只要他们把理由一说,这些房子的主人居然主动帮忙拆房子。
这情况甚至让赶过去拆迁的士兵一下子有些不适应,特别是那些上一次参加过强拆行动的原清军士兵,更是对这种变化感到有些陌生。
倒是某个新房主人说得好:“拆吧,使劲的拆,全都拆掉!只要能打败清狗,砸锅卖铁老子也认!”
那人这么说的时候,过来帮忙的民兵自然是大声叫好,更加的士气高昂,那些原来属于冯子才的部下则依旧是糊里糊涂,但看到不必多费唇舌,他们也是十分乐意。
也怨不得这些原先属于冯子才部下的人糊涂,因为当初精武军进城的时候,他们就被要求呆在军营里不得随意外出,此后精武军跟朝廷翻脸之后,他们更是被严格看管起来,跟外面几乎是与世隔绝,不知道淮安城在这短短的几个月内,到底都发生了什么。
他们当然不知道,精武军入淮安后,免除了全城所有人的苛捐杂税,包括商铺税之类的全部免掉,不但免税,还鼓励经商,另外对那些乐意给精武军当兵或者做工的人家,也一样有廉价粮政策。
小市民目光短浅,不懂大道理,他们就知道精武军在的时候,他们的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太多,而且那些大户老爷基本也不敢吭声,不说不敢说随意欺负人了,就连上街都贴边走。
当然,能够让淮安市民这么快认可精武军,除了那些实在的好处外,也离不开精武军政工干部的努力。
精武军有专门的政治鼓动处,目前这还属于宪兵的工作范围之内,
喜欢时空走私1859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