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让武青忠没有想到的是,自从当初叶宇的一句话戏言之后,他这个傻妹妹竟然真的当了真,每日里除了研究如何种植十八学士之外,就是四处搜罗茶花的种子
无奈的武青忠摇了摇头,随后回到案头拿起联名的疏奏,也顾不上吃饭便直接离开了草庐,径直向临安城中而去
与此同时的太学院中,也刮起了联名上奏的风潮,这是庆王赵恺没有想到的,更是孝宗赵有没有预料到的。
庆王没有想到,已经站在自己阵营的孔德贤,身为国子祭酒掌控太学院,竟然任由这种事情的生。
这可是与他之前的计划,简直是背道而驰。
原本还想进行弥补,可如今这个势头是愈演愈烈难以收拾。
其实如今的太学院,自从庆王有意打压以及剪出开始,太学院就开始对庆王这个当政者很是不满,再加上孔德贤为了跪舔依附庆王,做出了出卖太学院的行为。
这两则合二为一积攒的矛盾,就恰恰促使这件事不能如庆王赵恺所愿。
而孝宗赵有也是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会是如此的激烈,这看似两大学院的联民上书,这实则就是一种民意的呐喊
自古以来掌控民意的不是王侯将相,也不是苦逼的劳苦大众,而是这帮会挥动笔杆子口若悬河的文人。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说的是没错,也被世人认为是书生苦逼命运的代名词。
但是书生往往才是扩大民意的重要途径,因为他们能说会道鞭辟入里,因为他们可以用道德经义去包裹民意,使得这种民意迅蔓延
所以文人士子之中的传播是可怕的,孝宗赵有看着案头的两份联名疏奏,他知道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了。
孝宗这一生之所以被成为宋朝少有的明君,倒不是他在军事上多么有作为,而是有三点让他成为宋朝有为君主的行列。
第一,之所以称之为孝宗,是因为他这一生秉承了孝道,已经达到了一种极致。
第二,在进取之心上,除了太祖太宗两位皇帝之外,他是最具强烈雄心的一个皇帝。
第三,就在处理政务上,他懂得顺势而为归于民意。
所以当赵有看到这两份疏奏之后,当即就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而对于这件事的商议,显然成了两派争论的焦点。
张说、曾迪等人一致认为应当与金国和亲,以免战火重燃生灵涂炭。而虞允文、蒋芾众人则是纷纷进谏,声称民意不可违。
“陛下,微臣认为这不过是一些人故意煽风点火,为达个人私利才会有了这种小鬼伎俩”
张说这句话一出口,可谓是捅到了火药桶,虞允文则毫不退让斥责道:“张大人这话含沙射影,以为老夫听不出
“虞大人,这话可是你说的,本官可没这么说不过若是心中有鬼,那就另当别论了”
“哼张大人如此貌岸然的姿态,可知将我大宋臣民陷于受辱之境地?”
“一场和亲而已,虞大人何必危言耸听?”
“一场和亲却关系重大,如此岂不坐实了金国与我大宋的叔侄邦交?”
“这”
虞允文在张说一番辩论之后,终于将话说到了点子上。
自《隆兴和议》之后,一直以来两国邦交都是以叔侄之称,虽然南宋的朝廷都不认可,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这种叔侄的两国邦交,自从当时宋金文化对决之后,因为叶宇的胜出而彻底打破。之后根据协议,两国由叔侄关系转化为兄弟之交
这样虽然在地位上有所上升,但金国仍然为兄,而南宋屈居为弟。不过这相对于叔侄而言,自然是上升了一个档次。
兄弟之交,还没有权利插手对方的婚娶之事。所以如今金国直接插手孝宗所指定的婚事,这无非是在行使长辈的权利。
外交就是如此微妙,若是一个不注意,就会成为事后的一个笑柄。
若是今日孝宗赵有按照完颜雍的函文办事,那么在这件事情上,就等同于默认了金国为长辈的事实。
谁也不愿意做个儿皇帝,这种被另一只大手操控的感觉并不好受
一个名分、一个权利,对一个人而言并不重要,但是对一个国家而言却是致命根本。
“庆王,你有何看法?”
孝宗赵有如今已经习惯了凡事询问赵恺,因为眼下也只有赵恺是他最为倚重的人,更是将来大宋王朝的接班人。
“父皇,以儿臣愚见,此事不可贸然与金国决裂,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庆王赵恺说道这里的时候,似有深意的看了孝宗赵有一眼。
而就是这一眼,孝宗赵有已经明白了儿子的言外之意,随即点了点头道:“庆王所言有理……”
“陛下,臣有话要说”孝宗赵有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一直沉默的福王赵琢抢了先。
“福王,有话但说无妨,朕也想听一听你的意见”闻听福王赵琢有话要说,赵有一脸戚戚然的只得应承。
福王赵琢面沉外沉重:“陛下,臣认为虞大人所言有理,联姻和亲是小,有失国家体面是大,还请陛下三思慎之”
“这”
而就在赵有犹豫之际,突然殿外内侍来报:“陛下,大理寺卿张蒙求见”
“传”
不多时,就见大理寺卿张蒙慌慌张张的走了进来,伏地便拜:“陛下,大事不好了”
孝宗赵有闻听此言顿时神色一怔,随即沉思问:“何事如此惊慌?”
“回禀陛下,金国使馆昨夜惨遭杀戮,常驻我朝的三名使节已经全部身亡”
“什么,是何人所为?”赵有闻听此言,当即是惊诧
喜欢江山权色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