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庙。
嬴政高坐皇位之上。
百官全数朝列,朝拜过后,便纷纷入座,商讨国策。
这是未来秦国的根基,是秦国的执政方向。
秦国从商鞅变法以来便行法家,那么统一之后又该如何执行这是一个问题,当初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便是想要大秦一统之后,做为秦国替代法家的执政思想。
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
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lún_lǐ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虽然吕不韦剔除了道家中不积极的一部分,但实则提倡的是君主无为而治,将一切交给臣下处理国事,君主只需要用臣、看着便是。
这一套其实就像昔日昭襄王初期以及嬴政初继位时一样,将政务等一切权利都交给了穰侯火吕不韦,君主不需要操心。
这样确实省事。
但是没了权利的君主还是君主吗?
当臣工有了超越君主的权利,他还能保持初心吗?
嬴政在嬴政看来,这就是糊弄人的,将君主养成了废物,将自己的生死交托在了别人的手中。
如果对方有意,可以随时换一个君主,成为真正的权臣,甚至可以效仿昔日田氏一般,取代君主,成为新的君主。
吕不韦写此书的本意,究竟是为了用以教导嬴政,好让自己依旧高居相位、把持权柄,亦或是为了给自己掌握权柄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亦或给自己留下一个好名声,还是真为了秦国着想,都尤未可知,这一点,吕不韦也不会告诉别人。
他的著作却又可取之处,但其核心却是不能用。
而百家各有用处,嬴政自然知道,因此他有自己的想法。
“启禀始皇帝,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当册立诸王,以镇守边疆,臣提议立诸子,唯上幸许。”
王绾手握笏板,起身出列请命,不过现在年龄最长的扶苏也不过八九岁,和嬴政当初回到秦国的年纪差不多。
嬴政没有说话,而是看向其他人。
姚贾这时站了出来,“臣以为公子年幼,目前不便册立。”
这时昔日齐国博士,而今的仆射淳于越出列说道:“臣问殷商和周朝统治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及功臣做为膀臂辅翼。而现在陛下您虽统一天下,但子弟却还是平民百姓,若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说到这里,淳于越深深拜下,“臣赞同相邦之言,实行分封,以稳固天下!”
不用嬴政开口,李斯便立即出列反驳,“先生,敢问吾皇灭六国所为何故?”
李斯转身盯着淳于越说道。
“这……”
淳于越眉头一挑,有些犹豫。
不待他回答,便听李斯继续说道:“殷商册封诸侯,遂有周室乘乱而夺权;周文王、周武王封的子弟很多,但后来一个个都疏远了,互相视为仇敌,经常发生战争,周天子也不能禁止,周虽王天下八百年,却也使天下乱了八百年;因此郡县,天下才得以安宁。”
“先生习周礼,熟读百家著作,可知天下黔首为诸侯之野心,付出性命几何?”
“如今吾皇定天下,废分封,置郡县,便是要天下一国,而再无国中之国,永绝后患,只有天下一统,才能开的万世太平,吾皇圣明!”
李斯说着,深深拜下,一脸敬仰之色。
一旁的韩非也微微点头。
只要抛弃了韩公子的身份,那么韩非便是一个致力于统一的人,他整合了整个法家学说,所倡导的也是一统,唯有如此,才能杜绝列国征伐。
只有从上到下法令一统,才是实现真正的公平。
人心各异,墨家的仁爱无法让所有人博爱,所有人公平,而儒家的仁义礼仪,是贵族的仁义与礼仪,同样也无法让天下黔首得到应有的公平,因为在食利者阶层,他们都是贵族的私物。
但秦法之下,纵是太子犯法,也要承受罪责。
当年还只是太子的惠文王便被除太子之位,贬为庶人,收回封地,更赔偿枉死之人的安葬费等等,写认罪书,然后进行放逐。
而太子的两位老师一个被削鼻,一个被脸上刺字流放陇地。
只有从上到下,使用着同一条法律,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乱。
韩非与李斯都是法家中人,韩非是一个合格的制定者,而李斯则是一个合格的执行者。
议论到如此程度,嬴政终于开口,“废分封,置郡县,是朕为秦国,为后世所定万世不移之策,朕历经战乱,天下的黔首也历经数百年的战乱,父丧子,子丧父,妻丧父,人伦惨剧莫不如此,朕不能再让战乱再次重复上演,如果这般,那朕灭六国的意义何在?”
嬴政虎视群雄,朗声说道:“将来不止君侯再无封地,便是寡人之子也将再无封地,天下黔首之税,只能由朝廷所收,官吏皆食俸禄,而无食邑!”
“朕决议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从此天下再无国界之划分,各郡、县首官皆听命中央之政策,中央之政策绝于朕。”
嬴政话语铿锵,坚定无比。
话至此处,百官立即躬身高喝英明。
很显然,皇帝要独揽权柄于一身,他们自是不能反驳,不然岂不心怀异心?
更何况统
喜欢秦时:从八岁嬴政开始签到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