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承乾想着怎么发展农庄的时候,朝堂之上也是精彩纷呈、忙活个不停。
要说这一年中发生的事还是很多的。首先就是李世民下诏,由官府出资金帛财物赎回了被卖的儿童,将其们交还给了父母。这对于有着在牙行登记的记录而言一点也不难,很容易就找到了孩子的去处。并且安抚了百姓,告诉他们灾害很快就会过去的,官府已经有了万全的准备,让他们安心的照常照料庄稼。
之后草原传来消息,突厥的突利可汗在幽州的北边建牙,统治东部地区,奚、霄等数十部族准备叛变突厥投降唐朝,被其叔颉利可汗出兵拦下,然后训诫了一通。
又因薛延陀、回纥打败欲谷设后,颉利派遣突利率领部族前去讨伐,只是突利很快战败,自己只身逃回,惹得颉利大怒,将突利囚禁了十多天,并且天天鞭挞他。突利因此心生怨言,准备背地里要反叛颉利。之后颉利又向突利征兵要亲自讨伐,突利不想给,遂上表大唐请求入朝归附。但被颉利探知,现在正带兵攻打突利。双方正在打的有来有往。
面对突利派来请求的使者,大唐朝堂之上也是讨论的热烈,有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雪耻机会的,也有觉得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的,而且还不确定颉利和突利之间是不是在上演苦肉计,不宜冒然出兵。总之各有各的道理,都很难说服对方。最后还是兵部尚书杜如晦出面请兵攻伐。理由很简单:
一是现在大唐内部稳定,粮食也比较充足,有后勤的基础。二是如今大唐的士兵还是跟随着李氏平定天下那些人,战力雄厚。要是等这批作战经验老练的能战之士退下后,战力肯定会有所影响的。到时再战恐怕死伤还会严重。三是杜如晦根据信息断定了颉利和突利叔侄之间不是在演戏!因为双方都死伤了不少,没有谁会下这么大的血本来演戏的。
最主要的是军方的意见很统一,那就是干。
既然这样,李世民考虑了利弊后,也是令李靖李绩开始准备征战的调度事宜。
只是事情总是有转折的,在大唐君臣刚决定要兵发突厥后的没几天,长安城内又来了两波人。
最先过来的是契丹族的酋长大贺氏,他带领着三千族人降了大唐。
现在的契丹族还没有二百多年后那种能够独霸北方的规模,他们只是一个很小的部族,依靠着突厥而生存。这次也是草原大雪,部落内部的粮食本来就不够吃的,还要受到突厥的剥削,契丹酋长为了保存族人,没办法之下才请求归降大唐的。
对于来降之人,李世民是来者不拒的。他有信心能够控制住这些外族,让他们为自己所用。所以这次就直接接纳了他们,而且还给了大贺氏一个归德郡公的爵位,并赐李姓,名窟哥。部族暂时安排在了夏州,有夏州官员代管。李窟哥则独自入长安朝拜谢恩。
另外在李世民刚刚接见了李窟哥后,东突厥颉利可汗的使者也是到了长安,直言要用梁师都换去契丹全族。
突厥之所以要换,也是考虑过利弊了,在契丹族和梁国梁师都之间做了一个选择。很明显处于大唐边缘的梁国被放弃了。
只是朝堂的大臣也不是傻子,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早就收到突厥内部政权混乱,国力急剧下降的消息了,知道现在的他们根本无力庇护梁师都。加上大唐也早就想拔除了这个横在北方,没什么实力的小梁国了。而没了突厥的全力庇护,攻灭梁国那就是易如反掌的事。这样的话自然就不会拿投诚之人交换了,那样太伤人品了。
而且突厥要换回契丹,也不免存着打击大唐声誉的目的。只要这次要回了契丹,以后再有人想要投靠大唐,颉利完全可以淡定的告诉他们:你看,原先契丹部落就是投靠了大唐,最后还不是转眼就被卖了?所以你们还是老实的呆在这吧!
只是这种小伎俩自然是逃不过房玄龄等老狐狸的眼睛的,所以一口回绝也就是应有之意了。
不过这么一来,进攻突厥的事情也被暂时搁置了下来。毕竟有了这么一出,突厥很可能就有了准备了。而大唐现在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没有非常好的机会,是不想打消耗战的。
虽然进攻突厥的计划待定了,但是却可以趁着突厥内部混乱之时,率先解决了梁师都的小梁国,以其地为桥头堡,监视突厥的情况,等待时机,稍有机会就施以雷霆之力一举扫灭这个北方大敌。
对付梁师都就简单的多了,李世民先是下诏书招降,不过梁师都是铁了心要和大唐对敌,直接拒绝了,他还想着靠突厥的力量,继续过自己的皇帝瘾头呢。
这下可是惹毛了李世民这个刚强好战的帝王了,直接下令夏州都督长史刘旻、司马刘兰成设法削弱梁师都的国力,寻找机会灭了他们。
刘旻也是狠,收到皇帝的命令后,立刻就派出小股骑兵践踏梁师都的庄稼,破坏他们的根基,并且多次派人到梁师都身边离间,来回几次就让梁国内,君臣相忌,一系列的措施下来,就致使了许多百姓甚至官员过来投靠了大唐。可谓是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
之后的两个月朔方之地可真的是精彩纷呈。先是梁师都的名将李正宝等人联络起来计划出策谋擒梁师都,只是计划不严密,事泄后,李正宝等人被迫降唐。
接见他的夏州刘旻看到时机已到,立刻向李世民请兵,李世民也不含糊,即刻派遣右卫大将军柴绍和殿
喜欢开挂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