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东蒙古的首领本雅失里汗先是将大明的使臣郭骥给斩杀了,随后又在胪朐河之战中将大明的十万大军系数歼灭,使得大明损失惨重。朱棣得知这个消息后雷霆震怒,亲自带领着五十万大军前去讨伐。
由此,揭开了长达十四年的北伐之战,与蒙古展开了殊死较量。那么,这十四年的仗打得到底怎么样呢?
永乐八年,朱棣开始了第一次征讨。这次的战果实际上有点尴尬,因为,朱棣二月份发兵征讨,但是在前三个月里,大明军队根本找不到本雅失里汗的大部队,朱棣带着这五十万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却犹如围场狩猎,打不到几个蒙古兵。直到五月份,明军才小有收获——杀了蒙古几个兵,缴了几匹马羊,车辆。
直到他们抵达斡难河畔和贝尔湖东,明军才跟此次的战略目标本雅失里相遇,开始了真正的激战。此次战斗,明军倒是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蒙古兵,但是遗憾的是,却没能将本雅失里汗杀死,还让他向着西边逃跑了。
同时由于明军的粮草经过数月兼程,已经消耗殆尽,使得很多大明将士都饿死了,这事没办法,朱棣只能将这场维持了五个月的北伐之战草草结束。
永乐十二年,二次征战漠北地区。这个时候,蒙古的瓦剌部开始逐渐强大起来,对于大明的边境有了骚扰和威胁,于是,朱棣又领着五十万大军开始了第二次御驾亲征。
大明军队在图拉河处,用大炮向瓦剌部队发起了进攻,使其伤亡惨重。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明军此次战役“杀敌数百”。这次朱棣采用了乘胜追击的方式,炮轰之后,开始了近距离厮杀。
双方在激战过程中,死伤都很多,但是瓦剌部损失更为惨重,后来被当时在表面上臣服于大明的鞑靼部阿鲁台吞并。阿鲁台后期势力逐渐强大,然后便停止了进贡,再后来,这支军队更是发展成了犯明大军。
永乐二十年,第三次北伐开始了。这次朱棣的主要攻击对象是鞑靼部的阿鲁台。阿鲁台由于实力的差距,不敢跟大明正面冲突,所以在朱棣的大部队还没到达蒙古的时候,阿鲁台就带着自己手下的一众将领逃跑了。
所以,朱棣和他的三十万大军在到达蒙古之后,连敌方的人影儿都没看到。本来朱棣还想追杀阿鲁台,但却在九月末的时候改变了主意,打道回府了。这次征讨的战果是……杀敌数十人。
第二年,第四次征漠战开始。由于上一次没有打到阿鲁台,而且其本身也是贼心不死,再次集结兵马卷土重来,迫使朱棣开始了第四次亲征。但是这次阿鲁台依旧不肯与明军正面交锋,采用的迂回躲避的战术。
不过,这一次征伐的运气比上次要好,在零星的交战过程中,明军也歼灭了阿鲁台大部分兵力,使其最后被削减甚多,以至于最终被死灰复燃的蒙古瓦剌部落歼灭了。
又过了一年,到了永乐二十二年,第五次征战漠北开始了。这是朱棣第三次御驾亲征,也是最后一次出兵蒙古,但即使如此,这次依旧是空手而回。
明军来到蒙古,当地的敌军就是拒不出战,而是开始了躲猫猫一般的游击战。
朱棣虽然派人对各个山谷、狭道进行了反复的搜查,想要找到敌军,但是都没有看到敌军的一兵一卒。后来,有人提出建议,想要利用一个月的军粮做诱饵,来个诱敌深入,但是朱棣却担心,由于自己离敌军的腹地太近会有遭遇什么不测,所以拒绝了这个提议,班师回朝了。
更糟糕的是,朱棣在回京途中病逝,明军只能加速还京,结束此次北征。
所以在高务实看来,朱棣在位期间,五次亲征漠北,且五战五捷,看似丰功伟业,但是与宣传并不相符的是,事实上这五次胜利,并没有杀敌无数,也没有将大明边塞的困扰彻底清除,反倒只是让大明与蒙古的仇怨越结越深。
结仇倒是无所谓,问题在于这五次漠北讨伐,大明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胜利,而每次都带着数十万大军的朱棣,其征战之路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却战果平平,基本上被敌军溜了个够,劳师动众,一无所获。
而且大明如此兴师动众,连续北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蒙古军相比,显然更加吃亏。即便明初之时国力强盛,这么做又有什么益处呢?还不如七下西洋来得有用——七下西洋其实并不亏本,只不过赚钱的是皇帝的内帑罢了,甚至大明还获得了阿拉伯的特产染料,开启了青花瓷时代。
但朱棣并不是笨蛋,既然几次北伐都做了无用功,那么他为什么还是屡试不爽呢?
朱棣的目标其实并非什么军事目标,他北伐考虑的是政治。
喜欢大明元辅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