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的声东击西在攻打义州的时候没有奏效,此时铤而走险倒是有了成效。
此时的蒙古八旗在和明军的增援部队干了一仗之后,已经撤了。
直到晚上,锦州沦陷的消息,才被送到广宁。
整个广宁高层全部震惊了。
摆在袁崇焕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一、他此时手中尚有9万兵力,可以分出5万固守广宁,暂时牵制广宁附近的建奴,另外4万越过辽河,直扑沈阳。
二、立刻回援锦州,围堵皇太极。
袁崇焕只是稍作思虑,便选择了第二种。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皇太极绕开了广宁、大凌河防线,连夜到了锦州,锦州城破,若是大军再不回援,松山、杏山、大兴堡、塔山这些辽西走廊的城寨都要遭殃。
接下来,皇太极甚至能兵临宁远。
辽西走廊的纵深,都是朝廷花了巨资建起来的。
若是被皇太极破坏了,最最严重的不是损失,而是广宁前线的粮食会骤减。
大凌河原本就已经被破坏了,大凌河又结了冰,海船无法进来,即便是上海府的粮食也走的是陆路。
这些都是极其危险的因素。
所以,不是袁崇焕不敢去沈阳,而是不能去。
其实,正统历史上,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皇太极从喜峰口破关进入顺天府,袁崇焕带兵入关勤王。
有人说袁崇焕可以不必入关,而至大军直接到沈阳,抄了皇太极的老巢。
这种说法其实是异想天开。
没有一个统帅敢这么玩。
此时的袁崇焕立刻整顿了一支精锐铁骑,没有丝毫犹豫,出了广宁城。
他带了多少人马?
五万!
所有的关宁精锐铁骑全部带上了。
分兵一万用来牵制蒙古八旗,留何可纲守广宁城,自己亲自带着人向锦州直扑过去。
二十二日傍晚,关宁军渡过大凌河。
此时的曹变蛟也接到了锦州沦陷的消息,一时间,所有人都有些惊慌失措。
这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原本是北上到广宁去与皇太极来一次正面的大决战,没想到皇太极竟然连夜用了声东击西。
曹变蛟迅速开始布防,他不敢再北上了。
锦州之安危,关乎辽东全局,放任锦州防线被建奴攻破,这事是要掉脑袋的,没有人付得起这个责。
傍晚的时候,曹变蛟一路退守到大凌河附近,留守了5万火枪手兵团,自己则带着一万御林卫回援,另外5万火枪手兵团也快速朝锦州推进。
但皇太极的速度比他们更快。
这中间毕竟存在着信息差。
在二十二日的傍晚时分,松山沦陷了。
由于锦州的沦陷,建奴获得了火炮,松山这种小城寨,只坚守了一个小时。
接下来就是杏山和大兴堡。
皇太极的精锐之师,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在锦州附近横冲直撞。
二十三日早上,关宁铁骑抵达锦州附近。
袁崇焕并没有着急立刻动手。
越是混乱的时候,越不能着急。
先是有大量的情报送到袁崇焕这里来。
直到二十三日下午四点钟,袁崇焕绕开了锦州,朝大兴堡快速挺进。
这个时候,宁远的守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若是宁远的守军直到建奴到了大兴堡,完全可以出来,与袁崇焕加急皇太极的这支军队。
不过知不知道已经没有关系了,因为袁崇焕采取的是先易后难的战术。
什么叫先易后难?
皇太极的确带了五万人,但是他将大部分精锐都留在了锦州。
因为锦州是重镇,他攻克锦州之后,当然是要抱住锦州,这样才能在广宁的后方形成威胁。
至于松山和杏山这些小城寨,他一共也就派了一万人。
这一万人打完杏山后,就推进到了大兴堡。
这些小城寨皇太极并不打算占领,因为太浪费他的人了。
攻破后,将粮食掠走,然后一把火烧掉,这才是最正确的处理方式。
皇太极就是这么玩的?
这短短的两天之内,加上锦州的粮食,皇太极得到了多少粮食?
20万石!
2400万斤!
如果10万人,每天吃4斤粮食,也可以吃两个月了!
这对皇太极来说,简直就是回了一大口血。
二十三日上午,关宁铁骑抵达大兴堡。
大兴堡刚刚被攻克,建奴准备南下到三十里的塔山,刚出来,就被关宁铁骑为围住了。
前后左右的路全部封死。
战马开始嘶鸣,无数把锋利的斩马刀出鞘。
袁崇焕没有任何犹豫,当即下令对这支建奴进行围杀。
一上午,刀剑碰撞的声音响彻在大兴堡外。
战争持续到下午四点,一万建奴精锐全部被杀死。
原本有人投降的,但是愤怒的明军显然不接受投降,直接全部砍了。
大兴堡外的雪原被染成一张巨大的红色地毯。
到二十四日早晨的时候,曹变蛟的部队也抵达了锦州城外。
曹变蛟也没有急着动手,而是先收集了情报。
他皱起眉头来,松山城寨被毁了!
这说明皇太极已经开始对锦州附近的城寨进行快速打击。
探明的只有松山城寨,但实际上有可能杏山、大兴堡等地都已经遭到打击。
曹变蛟猜测的没错,皇太极一系列快速的如同疾风骤雨一般的打击,将锦州防线的纵深防御直接掀了一半。
喜欢我在大明当暴君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