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张俊和齐大勇久久不能入睡,满心烦躁,这么个幺蛾子,搁谁都闹心,只期望着别耽误几天后的高考。
好在事情发酵的很快,当天晚上公社革委会的副主任与另一位老师向国家最高领导拍了电报,第二天省里马上派人复查,因为考生的试卷都在,实际得分很好查询,没用两三天,新的预考名单出炉。
姜斌三人的成绩,依然稳稳地过了分数线。
张俊和齐大勇终于放心地舒了一口气,再次安心地投入备考当中。
最后的复习期间,因为需要填报志愿,三人还抽时间去了趟公社。
在公社大门的土墙上,贴了好几张废报纸,上面用歪歪斜斜的毛笔字写了全国的一些大专院校名字。
公社主管文教工作的干事,给每个人都发了一张表格,叫大家填志愿,还特别嘱咐道:“要慎重啊,这可是关系到你们一辈子的事情。”
其实,不需要任何嘱咐,每一个人都很慎重,墙上大专院校的名字真是看了一边又一遍一遍。可除了清大、京大这样的名校,其他的学校都是陌生的紧,怎么慎重都是有限的。
张俊倒还好,因为从小生活在徽京,对于当地的大学还是很清楚的,而且与父母分别了十年,回家是个不错的选择。因此,三个志愿都填了徽京的学校。
齐大勇有些为难,因为他的成绩在三人中垫底,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最后在姜斌的建议下,填了一所京城的学校作为冲刺目标,两所省内的学校作为备选和保底。
轮到姜斌填志愿的时候,他倒也没多想,刷刷几笔就填上了。整的一旁的干事一阵好奇,特地拿起他的志愿卡看了下,一看吓一跳,赶紧劝道,“年轻人,不能好高骛远,保险一点好“。
再三与姜斌确认后,得到不需要修改的回答后,还是摇摇头走了。
因为是第一届高考,大部分人心里都没有底,对于填报的志愿,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考前一天,终于领到了自己的准考证,一张薄薄的纸片,只有简单的信息,顶头的是“一九七七年大学及中专招生文化考试”,中间是大大的三个宋体字“准考证”,下面则是编号、姓名、考试地点,右面还贴着一张近期的照片。最后,磕上钢印,盖上红章,才是一张完整有效的准考证。
没有后世地精美印刷,甚至有些粗糙,但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张纸片却是最重要的宝贝,拥有它意味着拥有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大家都是小心翼翼地接过,珍而重之的收起来。
高考在公社是没有考点的,县里唯一的考点设在县城一中,离着几十里的路程。支书周玉堂为了不耽误大家的考试时间,特地安排了公社的手扶拖拉机送考。
姜斌赶到坐车地点的时候,虽然早了半小时,但不大的拖拉机后斗,已经满满都是人了。张俊和齐大勇一见到姜斌就非常着急的说:”哎呀,怎么才来?快,上车,上车!“
可这”车“怎么上啊?经过一番挣扎,姜斌硬是挤了上去,坐是不可能的,能站着就不错了。
”总比步行好吧!“姜斌心里一阵嘀咕,这样一想,就觉得自己还是占了便宜的,再说冬天这么冷,挤一挤正好暖和。
这一段赶考的路程差不多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不少人也舍不得浪费,于是麻利的将地理书或历史书翻开,就开始背。
姜斌本也想看两眼书的,可是寒风时不时的吹过来,稍微站一会儿就感到两脚僵冷,翻书的手也是麻木的。
又考虑到在车上动不了,踱来踱去都做不到,姜斌只好放弃,选择了安静的闭目养神。
等拖拉机晃晃悠悠的拐进了县城国营招待所,支书第一个跳下了车,大声的招呼大家下来,可众人早已冻僵了双腿,卖不都很困难,只好哆哆嗦嗦,一瘸一拐的挪着。
赶不及去看招待所什么样子,大家急不可耐的就去了考场,提前一天的看完考场,心里才能踏实。
县城一中是姜斌的母校,自从去年毕业,他还是第一次回来,闻着空气中的味道就觉着亲切。树人楼、育才楼、毓秀楼,都是他曾经待过的地方。
同来的知青有不熟悉路的,姜斌也是主动上前指引着,哪个考场在哪栋楼,他清楚的很。
看完考场的各人都是开开心心的回了招待所,了解了考场环境,好似给了大家不小的信心。
姜斌的心态非常轻松,该准备的都准备了,现在就差临门一脚了。回到招待所的他,没有休息,反而找到报纸栏,照例看了看当天的报纸--这是他一直养成的习惯,即使在复习期间,也坚持每天读个十来分钟,权当休息。
今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是”扫除高速度发展农业的障碍“,内容是n的某个县,从实际出发,高速度的发展农业。不过,最令姜斌感兴趣的不是内容,而是里面有些字的写法,比如发展的展,写成的是”尸“下面加一个”一“字。
这种写法叫做”二简字“,后世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这种字体,”一简字“就是我们平时使用的简体字,第二次简化的字叫”二简字“。这个”二简字“方案1977年12月20日刚刚实行,连姜斌看了都很新奇,因为几十年没见着了。
不过,”二简字“由于步子迈的太大,完全失去了原本汉字的精髓,因此没过几年就废除了。但也有不少六七十年代的人仍受影响,比如早餐的”餐“会写
喜欢那一年1977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