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到1989年,这个叫锦绣这个小女孩究竟经历了什么。树有根,水有源。而人有生命的初始。89年的小县城,只有一家医院。而那时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摩托车还很少。这时改革春风,虽然改变了很多地方,但带给这座小城的变化并不多。
而锦绣就是在这一年出生的,带着父亲和母亲的期许而出生了,锦绣的出生带个家里人的是非凡的快乐,
一个生命的降临。一个小婴儿是没有什么记忆的,不过给锦绣唯一的感受是母亲杨翠华经常抱着照顾自己,而父亲刘山因为是警察,经常晚上也需要加班,不过这些对于锦绣来说没什么印象,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给一个拨浪鼓,还有个小娃娃,除了这些玩具,印象最深最恐怖的就是家里面的老鼠,锦绣家的房子是平房,房顶上总会有老鼠打架,一会儿突然闹给响动,经常把小锦绣弄醒,杨翠华只好来回行走哄好锦绣,可是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被惊醒,那时杨翠华不过二十岁左右自己也有些害怕,为了应对这一点杨翠华曾经养了一只猫,可谁知猫夜晚叫的更加凄厉,只好作罢。只好请邻居家嫂子作伴。
锦绣从小就机灵聪明,说话也早。不觉间到了1992年,锦绣三岁,而且锦绣比同龄的孩子个头要高一些而且特别聪明,邻居们都羡慕杨翠华有个好女儿。
锦绣真正有记忆也是从三岁开始,在这年锦绣发现母亲杨翠华的肚子渐渐大起来,圆的像个皮球一般,
让一家人没想到的是这次居然生了双胞胎而且是男孩子。没有经历照顾锦绣,锦绣就被暂时送到爷爷家,
这就是锦绣的两个弟弟,志明和志清。
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刘锦秀在五岁之前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爷爷奶奶家是距离县城还有二百里的山村了。偏远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比起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一个小县城算是偏远地区,而与小县城还距离200里的小山村又是怎样的偏僻和闭塞呢。刘锦秀一年才能和父母见几次面。在没和父母见面的时候总企盼着和父母见面,见到父母后又害怕过不了多久父母就会离开,父母每次离开都有一种被抛下的感觉。心里总是有些埋怨两个弟弟的。
而幼小的她并不知道此时的家庭面临怎样的困难,志明和志清这时已经暴露与别的孩子有些不同,两岁居然还不会走路,去北京儿童医院检查,却得知两个弟弟不仅是双胞胎,而且还得了相同病小儿脑瘫,所幸的是大脑并未有损伤。弄的整个家庭是阴云密布,自然也有些顾不上锦绣。
锦绣的父母一来是要四处求医给弟弟们看病,二是要养家糊口,因为杨翠华剩下两个儿子后并无充足的奶水,所以要买奶粉,那是最好的奶粉就是三鹿了。当时的三鹿并无质量问题,只是太贵。而刘山一个月工资只有500元,而买奶粉就要去掉300。
世上的事情往往是变化无常的,在爷爷家这两年锦绣过的不好不坏,只是想爸爸妈妈。谁知在锦绣五岁这年锦绣没了父亲,
刘锦秀四岁时便没了父亲,父亲刘山是一名警察,为了救一个放弃跳河的女子而死了对父亲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但是却觉得父亲是最好的人,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为了不相干的人,放弃了他的亲人。当然刘锦秀再也没机会问父亲了。那女子也十分后悔,不是后悔跳河,而是后悔连累了别人,那女子把自己全部财产卖掉给了杨翠华三万元的赔偿。然后孤身一人前往南方。事情有时就是这么讽刺,想死的人往往死不了,而那些想要承载着家人希望而不想死去的人却有意外发生。公安局方面考虑到杨翠华一个人带三个孩子不容易,给了当时最高的慰问金有六万。
而爷爷奶奶年岁一天比一天大,父亲的死,对他们的打击太大就把刘锦秀送回了妈妈杨翠华身边,爸爸离去后。
刘锦秀特别恐惧回到妈妈身边,不是怕别的,而是害怕有一天妈妈会给她找一个后爸,那时刘锦秀还小并不真正理解后爸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只是听周围的人对她谈起这两个字时,总是眼神中有悲悯,就像后爹是吃掉小红帽的狼外婆。锦绣的排斥也许因为没有安全感。
杨翠华接刘锦秀回家的那一天,心中充满了忐忑不知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这是刘锦秀第一次回自己家,感觉就像去别人家一样。幼小的刘锦秀很难形容这种感觉,只是隐隐的觉得,那是种被抛弃的感觉。小的时候被父母掉给了爷爷奶奶,现在又被丢还给了妈妈。当然刘锦秀知道他们都是爱自己的,只是这种不安全感在那时便种下了。
刚回到县城,便开始慢慢的适应生活,是母亲杨翠华在痛苦中的希望。刘锦秀自小很懂事,隐隐的知道父亲,再也不会回来。知道母亲很辛苦。别的孩子孩子母亲怀里撒娇,在父亲肩膀玩耍时,她已经学会了做家务,学会了和小卖部的姐姐因为一毛钱而争论不休,和买菜的叔叔讨价还价。日子虽然有些苦,刘锦秀还算乐观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锦绣回归了家庭,因为父亲离世,让她过早的懂事,和疼爱弟弟们,她觉得弟弟们比自己更可怜,尽自己的可能替母亲照顾两个弟弟,和他们一起玩,教弟弟们,如何爬,如何走。一个五岁的小孩去哄比她更小的小孩,因为锦绣的母亲杨翠华需要去工作,去挣钱,而丈夫用生命换来的钱需要给两个儿子看病,需要
喜欢花若盛开蝴蝶自来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