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想皇帝服从礼制,得礼制能由天下所有人解释时,方能出现,而要出现这种情况,整个大明,得人人为读书人,人人会发声思考,人人对社稷对国家有责任感,这得要很长一段时间,只怕要很多年,可能我们这辈是看不见的,陈子龙,你告诉他们,谁要是想以礼制来限制君权,那就先让天下人人都有国家主人之意识!”
朱由校继续对陈子龙说道。
陈子龙听后笑了起来,回道:“天下饱学之士未必肯这样做,毕竟这样,士大夫就将变得毫无尊严!”
朱由校则回道:“哪怎么行,他们不肯先放弃自己的尊严,怎么能要求皇帝放弃自己的尊严!”
朱由校说着就看向袁可立道:“哼!果然虚伪!他们不愿意做,我们兴明社的人就得这样做,毕竟朕不是真的独夫,也不是真的要做你们所有人的奴隶主,可以这么说,大明现在还得以朕为首,进行党政,集中权力,加快使民智开启,以使华夏更加文明!”
“这就说到了如今民众不够聪明的问题,通州之乱的反叛雇工,竟然没一个想到用《大诰》里的法子,没有直接锁拿了贪官高鸿宗来向朕告状,而是用罢工甚至谋乱这样的违逆行为来反抗,这说明我们没有把皇纲国法的教育普及好,百姓们竟然这样没有靠合理手段为自己伸张正义的意识!”
朱由校接着说道。
“这个,《大诰》之内容,大多是立律法严惩地方豪强,从其诞生以来,虽太祖严令各户皆需收藏一本《大诰》,甚至犯罪者,若家里有《大诰》,可减罪一等,庶民可持《大诰》进京告御状,而不用路引,沿途任何人不得阻拦,阻拦者杀全家!但官员们对其并不乐意普及,也不提此书,以及此书所规定之事,而民众多不读书,故历经两百余载后,已经无人知道这个。”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魏忠贤突然回了一句,善于揣摩朱由校意图的他早就了解了明初《大诰》的所有事。
朱由校听后就道:“越是不被食利者愿意推崇普及的,我们得推崇普及!朝廷得想各种办法,给百姓们普及这些,另外,也得谨防有地方豪强也说自己是民,而有冤屈,故借《大诰》诬告官员,还得根据《大诰》制定出更合理的审理过程来,政事堂和三法司议一下此事。”
接下来。
袁可立便按照朱由校的旨意,在依旧争论关于灭东虏的封赏之事和接下来是否继续发动针对鞑靼的战争的廷议上,宣布了皇帝谕旨。
鸽派大臣虽然不愿意看见这一决定,但他们也不敢违抗。
大学士李国普则认为这可能跟袁可立这个鹰派大臣是内阁首辅,更得皇帝陛下宠信有关。
但无论如何,虽说朱由校这个皇帝做出了最终的决策,且选择了支持鹰派大臣的观点。
可这次廷争的激烈,也表明了反对帝国对外进行扩张的势力并不小,甚至不乏一些精明强干、品行优良的大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原枢密使熊廷弼任辽东经略期间守卫辽东有功,数次击退东虏,后又率大军清剿东虏,立有大功,故进封益国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华盖殿大学士太保吏部尚书上柱国袁可立任西南经略期间,平西南诸蛮有功,后在辽东经略期间,主动进剿东虏,功绩卓著,后于中枢,统筹机务,劳苦功高,故进封兴国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兵部尚书兼枢密副使孙传庭任辽东经略期间,数次歼灭大规模东虏,后又率大军清剿东虏,平定建州卫,辽东战事中,战功最高,故进封秦国公!着辽东有司于赫图阿拉立铜像以记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左都督兼枢密副使秦良玉于讲武堂练将有功,后又在平西南诸蛮中立下大功,并在辽东数次击败东虏,功勋卓著,故进封承国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卫军左都督兼枢密副使卢象升,于辽东清剿东虏有功,后又平定通州之乱,故进封安国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卫军右都督兼枢密副使周遇吉,于辽东清剿东虏有功,且在江南戡乱有功,故进封和国公!”
……
魏忠贤的喉咙都快念哑了,因为这次皇帝陛下封赏的功臣实在是太多了。
为了宣扬这次武功,朱由校直接一口气封了六个国公,更别提侯爵和伯爵,连不支持继续战争的王在晋都因为调度粮草有功以及击退入侵大明的鞑靼有功而被封为伯爵。
另外,朱由校还首次将在科学技术上获得成就的大臣也封了爵位。
朱由校的理由是这些技术上的成就使得大明在军事上获得了很大成功,也在民生方面,于救活万千黎庶方面立下大功,自然值得褒奖,以激励天下技术改良者。
徐光启就因此被封为了伯爵。
值得一提的是。
以往大明,除了开国和靖难,对立有军功的大臣最高封爵也只是侯爵。
文官更别提,最多到伯爵。
但这次朱由校真的封了国公,而且因为土木堡以后,造成的文人领兵现象越来越严重的缘故,使得现在在军事方面,做统帅的依旧是文官,即便朱由校已经让军事和内政分离,所以,封为国公的熊廷弼、袁可立、孙传庭三人不可避免的是文官背景。
当然,朱由校相信自己这么一做,熊廷弼、袁可立、孙传庭三人还会不会被文官集团接纳只怕都已成问题。
而且
喜欢穿越明朝当暴君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