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元“嗯”了一声,一马当先,明显没有谈话的意思。
苏刑唯有乖乖的跟在后面。
要是以前,他还有点发言权,至于现在苏刑自己都觉得气短。
车行半个多小时,苏刑开始觉得不对了。
“我们这是往哪里去”他开口问。
苏东元淡定的道:“港口。”
“嗯”
“大华船业的新船下水,老爷子去给剪彩。”
苏刑登时脸色苍白。
苏东元瞥了他一眼,面色稍霁,坦然道:“老爷子准备全力支持苏城了。到了现场,你的态度好点。”
“为什么”苏刑的脸彻底冷了下来。
“你知道大华实业的资产有多少吗”
“总有10亿吧。”
“大华船业的估价已经超过10亿了。”苏东元的语气无喜无忧的道:“大华实业下属的大华实验室很难估价,但瑟坦油田的价值,肯定是要超过10亿美元的。其他杂七杂八的厂子,每个都在一两亿以上。所以说,大华实业很有可能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公司。”
“那又怎么样还不是商人”
“荣家也是商业家族。”苏东元说的是有过国家副主席的荣家。
苏刑一呆。就传承和实际权力来说,荣家比苏家有过之而不无不及,这样来想,苏振国的选择就不难猜测了。
他嘴唇哆嗦两下,不禁道:“就算这样……就算这样,也不能就这样全力支持吧……”
“你仕途已断,做生意,又是这个样子,你让老爷子怎么选”苏东元怒气冲冲的说了一句。他当然不想私生子苏城掌握家族权柄,两人的关系又不好,家里指不定多少人笑着看他的笑话。
但苏振国的决定,既然占住着道理,苏东元就断然没有阻止的能力。往根子里说,苏城到底是他的血脉,换成其他堂兄弟的子嗣,隔的不是更远了。
苏东元和苏刑父子各想各的,直到前方的码头出现。
“苏书记。”许秘书没有跟着车去,就等在了现场。
“老爷子来了”
“来了。”
“哪里”
“在中间说话呢。”许秘书说的不清不楚,是因为苏振国说话的人是苏城。他给苏东元当了好些年秘书,对苏家的情况也是门清。
苏东元“唔”的一声,显然意识到了情况。
苏刑不爽的问道:“今天是为了什么”
他环视一周,附近全是记者,不光有国内的记者,还有国外的记者,说是云集也不为过。
一个小小的船厂,用得着这样捧着吗
苏刑甚至想,这会不会是老爷子的力捧策略
许秘书对苏刑也算熟悉,对他的小心思猜的明白,勉强道:“听说,今天有3艘船同时命名。”
“那又怎么样”苏刑不理解的转头过来。
“是3艘4万吨以上的轮船,大概是比较少见吧。”许秘书其实特意问过,同时给3艘船命名,何止是比较少见,实在是没有过的事。
在平地造船法以前,任何一艘万吨巨轮,都是在昂贵的船坞中诞生的。一艘船厂假如有一个船坞,那船舶装配的时间就只有365天,有三个船坞,船舶装配的总时间也不过1095天。
一个船厂能生产多少船舶,最终的决定者就是船坞。
无论是早期的分段造船法,现在的总段造船法,都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船舶在船坞中的时间,而将更多的制造工作,移到船坞以外去做。
因为船坞,就是造船过程中的最大瓶颈。
对船厂来说,充分的利用船坞不是要求,是生命线!
即使一个大型船厂,能凑出3个万吨级的船坞,也不会让它们的进度相同的。
最充分的利用船厂设备的方式,就是让几个船坞处于不同的进度,一艘船下料的时候,一艘船焊接,另一艘船准备舾装……同时完工3艘船,意味着要同时给3个船坞下料,同时给3个船坞安排工人和机械,又闲置了另外一些工人和机械……不论船厂有多大,只要是用船坞的形式,同时开工或完工的效率,始终不及轮转的。
在船坞每天价值上百万的年代里,没有谁会为了一个记录,而特意安排船坞同时完工。
所以,最大的船厂,也就是恰巧碰上两艘船同时完工,继而同时命名。这种情况,往往还是一艘大船和一艘小船。
给3吨4万吨级的船舶命名,只有在平地造船法诞生以后,才可能发生。
消除了船坞的瓶颈,又采取巨型总段造船法的大华船业,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总装总配工厂。重达数千吨的总段,全是在其他船厂生产,然后运输过来的。采取同时起运巨型总段的方式,大华船业能够进一步降低船厂成本。让两到三条船保持相同的进度,则能减少激光测绘等精密工作的压力。
此外,大华船业获得8家中船下属工厂的股份,自然消除了劳务合作上的障碍,大量的派遣工人,使得同时开工的船只数量逐月上升,3艘船舶只是等闲。按照每月增加一艘船舶的速度,大华船业已经进化到了同时建造12艘万吨轮,单月交船6艘的规模。
112艘万吨轮的订单,相当于中船3年的制造量,如今看来,竟然只够大华船业一年的消耗。
稍微有点工业属性的媒体,对这样的大华船业,关注度都不会低。
“过去吧。”苏东元最近也了解了一些船业的资料,越是如此,他就越发难以劝慰儿子苏刑。
喜欢超级能源强国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