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雾笼罩平卢天,狂风吹到蓟城边。
将帅奏折纷报至,老家告急心忧煎。
面对史思明、蔡希德、张献诚的奏折,安禄山忧心忡忡。三人上奏唐军攻击猛烈,请求增援。朝堂之上,张通儒说道:“启奏皇上,河北是我们燕朝的根据地,如果被唐军占领,丢失了退路不说,对我军士气的打击不可想象。军队一旦没有了士气,就不能打仗了,必须保住河北。臣奏请田乾真军团增援太原,夹攻进军蓟城的郭子仪。”
严庄上奏:“启奏皇上,臣赞成张丞相所奏。目前河北的兵力对比是二比一,唐朝的郭子仪有边防军五万,程千里拥兵两万,王承业领兵两万,王玄志两万边塞军,刘正臣领兵两万,共有十三万之众。而我军总兵力只有七万不到,如果他们集中兵力攻击一点,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攻克,我军万难应对。田乾真回援,能针对敌人的主攻方向,夹击唐军,保住城池不失。”
田承嗣上奏:“启奏皇上,臣请奏带兵增援河北,与田乾真将军一起杀回河北,全歼进攻蓟城的唐军,安定后方,再回过头来对付中原的唐军。”啊史那承庆上奏:“启奏皇上,唐军主力集中在潼关,如果将守卫洛阳和进攻潼关的兵抽调到河北,哥舒翰反攻怎么办,五万人能挡住二十万人吗?。”
达奚珣出班上奏:“启奏皇上,啊史那将军说得有理,唐朝的重点是中原,他们用声东击西的战略调动我军,我们不能上当。”
两种意见都有道理,安禄山进退维谷,想增援河北,但是他又抽不出兵来思前想后也找不到好办法。对台下说道:“今天朝议到此为止,众位爱卿都回去想一想,如何度过目前的危机。现在退朝,明天再议。”
下朝之后,安禄山觉得身上很不舒服。除了焦虑不安外,全身上下都有些酸软,很不自在,好像中邪一般。段皇后亲身为他端来菜肴,他用筷子夹几样品尝了一下,没有味口,又放下了筷子。
段皇后说道:“皇上,常山的叛乱已经平定了,后方已经安定,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急得饭都不想吃了。要知道不吃饭是不行的,人是铁饭是钢,不吃就锇得慌。这烤全羊的味道很好,平时要吃几大块的,今天就少吃一点。”割下一块羊排放在安禄山面前的碟子上。
安禄山叹息一声,拿起羊排,便向嘴里送。以前最喜欢吃的,如今竟然塞不进口。段皇后又倒了一杯酒放在他的面前,安禄山一口喝了,没有味口。放下杯子说道:“这几天的食欲越来越差,已经吃不下,睡不着了。”段皇后说道:“吃好喝好比什么都重要,就是砍头,也要做个饱死鬼。”
“谈何容易啊,自从颜杲卿起兵叛乱之后,我们燕军的进攻势头就受到遏制。前方的将军都向朝廷上奏,平卢、雁门和云中城被围,已经中断信息,不知兵将能守多久。一旦失守,太原和蓟城就艰难了。河北要是落入唐军之手,我们的退路就断了。我这几天急得睡不好觉,开始的那种好感觉,已经完全没有了,进退维谷啊。”安禄山猛然将酒杯抛入嘴唇。
段皇后说道:“打仗那里会没有坐折的,唐朝本来就很强大,能够在几个月内拿下河北、河南两道,应该感到满足了。现在唐玄宗清醒过来了,顽抗一下也很正常。只要能坚持住,就有翻过来的机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皇上用不着太着急。”又为安禄山倒了一杯酒。
安禄山握住段氏的手,对她说道:“战争已经到了交着状态,再进就很艰难了。唐朝人多,国力强盛,要推翻他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如果成了一场持久的战争,那就给老百姓来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不打下去又不行,李隆基不会放过我的。继续打下去,要战胜唐朝又不可能,现在我是茶饭不思了。”他双手扶椅,用力站了起来。李猪儿过来扶他,他向李猪儿摆了一下手说道:“你去叫严庄和高尚进宫来,帮我出出主意。”严庄和高尚进入皇宫,安禄山将史思明、蔡希德、张献诚、李庭望和武令珣等人的奏折给他们看。
严庄看过之后说道:“现在的问题出在河北,臣在朝堂上所奏,只注意到河北一处,忽视了东线、南线和潼关,臣现在收回。东线和南线,我们燕朝投入的军队不多,唐朝也没有强将,能稳住防线就很好了。潼关是唐朝的主力,我们的主力也集中在那里。要打开局面只能在潼关,如果能拿下潼关,所有的危机都会迎刃而解。但是,潼关的唐军有二十万,人数是我们的三倍多,如果他们采用守势,心态正常了,我军是打不过潼关的。这样河北的事就来了,颜杲卿虽然平息了,但他的影响还有,更迫切的问题是唐朝对河北的重点进攻。按照史思明、蔡希德和张献诚三人上奏的情况看,唐军在河北的总兵力人数已经超过了我们的两倍,而且都是久经沙场的边防军。如果收缩防线,撤退到中心城市全力防守,短期内没有大问题。但时间长了难免不出秕漏,唐朝人多,国力强盛,他们一定想速战速决。这就是他们的弱点,我们就利用坚城,全力防守。他们必定增加兵员,消耗国力。只要能坚持两年,就会将他们的朝廷拖垮。百姓要负担几倍的租税,将无法承受。就象隋阳帝后期一样,到处都是反对唐朝的人,国家大乱,李隆基就会顾此失彼,唐王朝也将瓦解。皇上就能和李世民一样,一举平静反王,一统江山。”
喜欢盛世风波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