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西沉,晚风轻拂。
大树成荫的庭院里,百花争妍,繁花似锦。
任凭世事变幻,时光流逝,无尘宫依然宁静,与世无争。
自从益州爆发内乱之后,李利便离开了竹林别院,重新住进无尘宫正院。
旬日以来,他虽然没有亲临战场,却对整个战局了若指掌,对益州局势洞若观火,时刻关注着时局变化。
随着益州内乱愈演愈烈,置身于烽烟当中的无尘宫也随之变得忙碌起来。
山顶后院,李利坐在凉亭中翻看竹简,时而凝神沉思,时而伏案疾书。亲卫统领李挚伫立在他身后,俨如石柱一般纹丝不动,任由凉风拂面,静观夕阳风景。此时,除了他们主臣二人之外,后院中再无旁人。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打破了后院的宁静,随即诸葛亮的身影进入李挚的视线,疾步朝着凉亭走来。
李利闻声放下手中的竹简,方才意识到时间不早了,不知不觉中自己在,此已经坐了三个时辰。
“禀主公,汉中大军已于五日前起行出征了。”乍一走进凉亭,诸葛亮便恭声禀报道。
“哦”李利沉吟一声,摆手示意诸葛亮坐下说话,可他却起身站起来,一边思索一边踱步。这时,站在一旁的李挚轻轻招手,便见两名无尘宫弟子端着托盘快步走过来,奉上香茗和糕点,然后欠身施礼。悄然退去。
稍作思量后,李利重新坐下,一边端起茶盅慢条斯理的品茶。一边面带微笑地道:“公瑾对时机的把握相当准确,此时出兵恰到好处,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说完话后,李利随手放下茶盅,从诸葛玲手中接过信帛。
此刻落在李利手里的信帛,便是周瑜率军出征前亲笔手书的出征计划和行军路线。信帛上只有寥寥百余字,却记录着此次出征益州的全部计划。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看完密信,李利笑着摇了摇头,遂将信帛交给诸葛亮。笑道:“公瑾确是绝顶聪明之人,心思缜密,处事周全。只是他此番却是想多了。呵呵呵!”
诸葛亮接过密信,看也不看便将叠好塞进手袖里。显然他早已知悉密信上的内容。这是李利授予他的特权。负责掌管此次出征益州的所有情报。各地细作和密探传回的情报,都会第一时间送到他手里,经过他的甄别筛选之后才会呈报于李利。
听到李利的话后,诸葛亮心下了然,知道李利所指的是:周瑜与李暹同在东路军,领兵六万经米仓道进军巴郡之事。
周瑜此举与原定作战计划不符。按照原定出征计划,周瑜应该率领主力大军攻取蜀道,即率领赵云、马超和黄忠三营战骑经金牛道入川;而李暹则率领三万雄鹰卫和两万步军取道米仓。攻取巴郡。
同样是兵分两路,但现在两路大军的领兵主将却发生了变化。西路军本应由周瑜亲自统领。如今却变成了赵云领军;东路军的主将依然是李暹,而周瑜则甘愿为李暹压阵,率领三万步军跟在李暹身后,随他一同攻取巴郡。显而易见的是,周瑜此举是刻意跟在李暹身后,为他保驾护航,确保万无一失。
身为三军主帅,周瑜竟然毫不吝啬的把军权下放给帐下部将,不与帐下将领争功,此举足见其胸襟宽阔,雅量高致。而他对李暹的格外照顾和真心爱护,让李利和诸葛亮二人颇感意外,居然甘愿充当陪衬李暹这朵红花的绿叶。
对此,诸葛亮不得不承认,周瑜确实是宽宏大度之人,其胸襟气度比之自己犹有过之。平心而论,如果易地而处,他处在周瑜的位置上,他恐怕做不到周瑜这般大度。
当然了,诸葛亮同样知道李利此番为何选择周瑜领军挂帅,而不选其他将领。其根源就在于,益州乃龙兴之地,物阜民丰,人口众多,又占据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蜀道;因此,益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州郡,无论是哪路诸侯占据了益州,都会派遣自己最信任的人前去镇守,绝不会将其交给并非嫡系亲信的外人接管。李利同样也是如此。
正因如此,早在李利谋划攻取益州之时,便已选定了将来坐镇益州的人选,这便是他的弟弟李暹。除此之外,不作第二人选。至少,在天下未定之前,李利不会把益州交给其他文臣武将接管;等到平定天下之后,则另当别论。
对此,诸葛亮早已心知肚明,即使李利不这样做,他也会建议李利派遣亲信提领益州。如今看来,能够领悟李利意图的不止他诸葛亮一人,周瑜同样对此洞若观火,心领神会。所以,周瑜才会放弃亲自领军攻取益州的偌大功名,转而将这份功劳拱手让给李暹、赵云、马超和黄忠四人;而他自己则甘愿为大军坐镇后军,押解粮草辎重徐徐跟进。
周瑜的这份胸襟与气度,着实令诸葛亮为之折服,深感钦佩,自愧弗如。
思绪纷飞之中,诸葛亮相继喝了两杯茶,却顾自浑然不察,根本没有注意到,坐在他对面的李利已经给他倒了三杯茶。所幸,李利对此并不介意,看到诸葛亮走神之后,他便静坐在一旁,好整以暇的悠闲品茶。
显而易见的是,诸葛亮和周瑜二人同为李利麾下的青年才俊,都有经天纬地之才,自然也有不甘人后的好胜之心。
有道是,见贤思齐。时下周瑜已经走在了诸葛亮前面,战功显赫,秩同九卿,跻身军中四大统帅之一,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资历威望,周瑜都在诸葛亮
喜欢骁骑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