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同胞之情、族群之别,在现实的利益面前通通都是浮云。
谁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这些牧民们就为谁效力。
当然,仅仅是在边境上“圈养”牧民依然无法满足大华的需求,大华的最终目的是将整个草原都变成大华的原材料基地。
所以大华开始在草原上修路和建立定居点,以此来逐步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向草原深处扩张。
这种蚕食是大规模和有计划的,基本上路修到哪里、定居点建到哪里,那里的牧民就会慢慢向大华靠拢,逐渐脱离满清和部落头人的控制。
大华控制草原与以往朝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从草原源源不断的获取利益,也为持续的投入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钢筋水泥在征服草原的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建成的水泥路和水泥城堡使得满清和大部落想要破坏都困难重重,更不用说攻陷了。
一个一百多人坚守的城堡足以硬抗上万人的骑兵攻击而不会在短期内陷落,足以支撑到援兵的到来。
满清和草原上的大部落也组织过几次大的会战,想要将大华伸向草原的魔掌斩断。
可惜在大华已经强大起来的骑兵部队和火器面前,无疑输得一塌涂地。
在大华强大的实力和更得人心的策略面前,草原早已是大华的囊中之物。
在大华不断的打击之下,满清的势力范围不断后退,直到退居西域。
华夏历史上评价一个王朝是否强盛,能否控制西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西域无论从战略位置还是实际需要,鲁若麟都不会让其脱离大华的掌控。
虽然现在海运贸易繁荣,全球航线也已经建立,但是并不代表古老的丝绸之路就没有价值。
作为东西亚交汇的节点,西域是华夏抵御和开拓西亚的最前线。
西域本土没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势力,满清凭借自身实力,在进入西域的第一时间就站稳了脚跟。
只是西域人与满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种,想要短时间内融合在一起是不可能的。所以满清在西域的统治并不牢固,完全是凭借武力震慑着西域各族。
为了维持自身庞大的钱粮消耗,满清对草原和西域各族的盘剥可谓下手极狠,早就引起了各族人民的不满。不是没有人试图反抗,但是在满清强大的武力面前全都飞灰湮灭了。
既然自身无法对抗满清,自然不乏头脑灵活的人找大华寻求帮助。
以前大华的精力主要放在统一国内并整顿内部上,实在没有多的精力为西域人提供帮助,最多给西域人一些武器装备上的援助,算是将这条线维持住。
现在大华内部已经初步整顿好了,国内的地方武装也基本被消灭,大华终于有精力插手西域的事情了。
以大华现在的武力,想要征服西域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但是打仗并不是只考虑军队实力,还要考虑后勤补给的因素。
从大华到西域路途遥远,补给线只能通过狭窄漫长的河西走廊。以目前的交通运输条件,从西北运送物资到西域,路途的消耗就要十去六、七,损耗实在太大了。
说一千道一万,想要真正将西域纳入统治,依然绕不过交通问题。
而且这个投入是必须的,否则即使将西域拿下,后续的统治成本也太高,无法维持长期、有效的统治。
华夏历史上有太多经验教训了。
当王朝强盛时西域基本掌握在中央手中,一旦中央衰弱或者陷入内乱,西域马上就会脱离华夏的掌控,甚至成为敌对势力的重要根据地。
可以说华夏历史上从来没有真正将西域同化过,那里离华夏核心区域太远了,无论是移民还是遥控指挥都显得有些鞭长莫及。
想要将西域变成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向当地大量移民,使汉人占据绝对多数,并将各个少数民族逐步汉化,这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路必须修,哪怕投入再多也要修。
要是大华的国土面积连原本的满清都比不上,那鲁若麟又有什么脸自称为穿越者。
有了鲁若麟的意志,以及朝廷的支持,二十万西北边军立马化身为筑路大军,开始修建从西安到西域长达几千公里的水泥路。
除了西北边军,朝廷还雇佣了数百万百姓参与这条连通内陆与西域的大动脉建造工作,进展可谓异常神速。
这条大动脉以最高标准修建,道路宽阔笔直,四轮马车也可以在上面飞驰。
最先建成的是西安到西北张掖这一段,凡是道路建成的区域,大华对地方的控制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以往中央想要向西北用兵,没有几个月的时间准备和行军根本就达不到。现在有了新公路,半个月之内朝廷就可以调动数万大军抵达,反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沿新公路布设的几百个堡垒,既是大华控制地方的基石,也是一个个的贸易点,极大的增强了大华的影响力,将散落各处的少数民族逐渐聚拢在身边。
满清自然知道这条新公路对自己的威胁,无数次想要破坏大华的公路建设,但是基本败多胜少,只能无奈的看着公路一点点的向西域延申。
被逼得无路可退的满清在大华四年尽起大军,发起了对大华的决战。
在这场关系草原和西域归属权的大战中,满清在面对大
喜欢明末之兴汉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