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托自从和多尔衮分开后,带着此次入关的大部分缴获一路北上,准备在最快的时间内出关,保住抢来的战利品。
辽南的情况皇太极已经告诉了他和多尔衮,多尔衮他们原本计划在大明腹地多待一些时日,现在因为辽南出现状况不得不尽快返回。岳托知道,满清与兴汉军在辽南势必要大战一场,满清不会允许兴汉军在辽南立足,兴汉军也会拼命保住现在的战果,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
对于兴汉军这个从出生就对满清带有敌意的势力,因为一直身居海外,满清鞭长莫及,以致发展到可以威胁满清生存的地步,满清高层是非常无奈的。
满清也曾试图劝降鲁若麟,可惜被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现在的满清可不是后来一统华夏大地的时候,声望和前景并不是那么被人看好,愿意为他们的效力的汉人实在太少。很多还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不得不效命满清,主动投靠的只有少数郁郁不得志的人。所以皇太极才会重视每一个前来投效的将领,对于鲁若麟的拒绝也认为实属正常。
鲁若麟投效明廷的事情现在还没有传开,等到消息传到满清,估计满清对鲁若麟的恨意又会深一层了。
本来仅仅是应付鲁若麟已经让满清有些吃力了,现在兴汉军被明廷收编,威胁又大大提高了。满清好不容易打扫干净的后院又来了一个身强力壮的恶客,这是满清绝对不能容忍的。
正是因为明白眼前的情况,岳托和多尔衮才会决定提前将战利品送回盛京,并尽快结束大明关内的战事,为即将到来的辽南大战做准备。
岳托也是满清的积年老将,稍加了解就知道如今形势对满清非常不利。
代善在写给岳托的信中也充满了忧虑,对于兴汉军这个异军突起并与满清争地盘的势力非常忌惮,并告之了自己在与兴汉军骑兵对撞中失利的事情。表示即使是在野外,面对兴汉军,同等兵力下满清也并不占优。要想收复辽南,难度比预计的会高很多,特别是已经探明兴汉军在辽南大兴土木的情况下。所以皇太极才会等待出征的大军回师才敢进攻辽南,要不然实在没有把握。
一旦满清不能收回辽南,以后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兴汉军对耗,再想这样入关劫掠估计就很困难了。没有劫掠来的物资和人口支撑,就凭满清自己的出产,日子将会越来越艰难,这绝对不是满清上下能够接受的。
这还是最好的情况,如果兴汉军在辽南发展壮大,继而北上攻略领土,满清的核心领地都将受到威胁,那才是真正的末日来临。
满清之所以能够称雄东北,压服朝鲜、蒙古,靠的就是满清铁骑战无不胜的赫赫威名。一旦满清铁骑的不败神话被打破,满清周边的敌人绝对不会放过嚣张跋扈惯了的满洲人,最后能不能立足生存都是个问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多尔衮和岳托在接到皇太极的传信后,才会兵分两路,以多尔衮吸引明军的注意力,围困住卢象升和黄济。而岳托则带领绝大部分的战利品快速出关,尽快回师盛京。
同时多尔衮在与明军的交战中也有计划的削弱蒙古人的力量,为以后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准备。
要说这个计划到目前为止执行的还是很成功的,岳托已经行进至开平,离出关只有一步之遥。一旦出关成功,这些战利品都将成为满清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
现在岳托的大营就扎在开平县城不远的地方,数万大军和大量的俘虏、钱粮、物资、牲口挤满了旷野,一眼望不到头。
开平上下无不被眼前清军的声势所震慑,官员们个个面色如土、心如死灰。普通百姓和士兵则是惶恐不安,感觉末日即将来临。
开平中屯卫的庞指挥使带着卫所的士兵守在城头上,望着城外的清军大营,庞指挥使握着剑柄的手都在微微发抖。
开平中屯卫名义上有五六千的兵员,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吃空饷、喝兵血,实际上只有两千多人了。而且这两千多人里还有不少的老弱,真正能够上阵的除了庞指挥使的家丁队伍,最多只有一千多人。现在城头上能够站着这么多的人,还是县城上下动员了青壮才达到的效果,真正的战斗力非常堪忧。
以鞑子的凶悍,开平的这点人估计一天都守不住,这也是清军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连克几十城的原因,实在是内地的武备太松弛了。
开平上下不知道岳托急于出关,没有心思与开平这样的小城纠缠,他们见清军驻扎在开平之外,以为清军即将攻城,全都惶惶不可终日。
其实这只是因为岳托连着行军几日,人马都有些疲惫,大军临时在开平附近休整罢了。之所以选在县城外休整,说起来还是明朝官员们给提的醒。
话说岳托因为急着北上,并没有理会沿途的一些城池,本着我不想理你,但是你也别来烦我的原则,基本都相安无事,让那些沿途的州县都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直到有一次岳托他们驻扎的营地离某个县城实在近了一点,胆颤心惊的县城权贵们无不哀叹自己倒霉,被鞑子选做目标。正当他们在那里纠结是该开城投降还是拼死抵抗的时候,一个县城的小吏说鞑子攻城无非是为了钱粮财物,与其城破之后人财两失,不如主动送鞑子一些财物,让他们到别的地方去祸害,保住县城的安全。
在要命还是要钱的关键时刻,知道鞑子秉性的县中权
喜欢明末之兴汉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