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没那么严重,忍一忍也就过去了”患者微微叹息一声,说道,“可惜,事与愿违,随着病情的进展,我的右手震颤更加明显,特别是做一些精细动作时,比如穿针引线、绑鞋带、系扣子都非常困难。最近,我更是连握笔签字都难以完成,简单拿起杯子喝水的动作也抖个不停。”
“同时,我也发现自己一旦喝酒,症状就会相应减轻。于是,在参加社交场合时,往往会刻意事先喝些酒。”
“有一次连夜加班太累了,我清早在一家咖啡厅里,用撕开那种小袋方糖的包装袋,想要将方糖倒入咖啡里,结果就这么一点距离,手不停地抖,糖全部撒在了桌上。”
“因为不想让别人发现自己的颤抖,我就训练使用症状较轻的左手,但是,左手也出现了类似症状,伴随着头也会不受控制的抖,这让我时常陷入恐惧和焦虑,很多事情都尽量避免去做。”
“期间也曾看过一些医生,开始说是癫痫,但吃药一点效果也没有。我去医院做过头部核磁共振(mri),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抖起来和控制不让它抖的时候,头部会特别难受。脑袋常常发紧,感觉像心脏一样在跳动。”
“后来想想,还是来找陈医生你来试一试,毕竟,看了你的那些自媒体文章,我挺动心的。希望你能帮助我找出病因,让我早日康复吧!”患者看着陈俊俊俏的脸庞,十分期待地说道。
陈俊手指头轻敲桌面,随后给患者安排了一系列检查,最终,陈俊告诉她:“你这个情况,考虑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什么病?难治还是可以治?”女患者很担忧。
陈俊告诉她,困扰她多年的这种疾病,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运动紊乱疾病,其中60的患者具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特发性震颤有时又被称为“遗传性震颤”或“家族性震颤”。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常累及头部和上肢,下肢受累较少见。一般双侧肢体的震颤基本对称,但少数患者单侧肢体症状更重。也有些患者的震颤会累及下颌、舌头、喉部,表现为声音发颤,口齿欠清。
“不会吧,还是遗传性疾病?”这时候,患者似乎想了起来,似乎她妈妈和外婆晚年的时候都有,只是,没有她这么严重。估计,不像她工作压力这么大吧。在外企,一名女子做到中层,真的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很多时候外界看起来很风光,其实,内里的压力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陈俊说道,这种病,最容易被误诊为帕金森病。这是一种良性震颤,对于人体的伤害比较小,当然也不是说这样就不用治了,如果不加控制,病情可能会恶化。
特发性震颤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不断攀升,年轻人的发病率可能不足1,但是超过35岁以后,其发病率可以提高到4,到50岁以后可达到5.5,据调查综合数据来说,其发病年龄平均为37-47岁,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年轻人的发病率也在慢慢增加,而且特发性震颤到了一定年龄,患帕金森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4倍。
作为一个慢性的、时间跨度非常大的疾病,特发性震颤的病情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通常在青少年时期或成年早期发病,在发病10-20年才会影响精细的活动,再过6-10年才会达到高峰、真正影响生活。
不过,特发性震颤的具体病因以及发病机理目前还在争论中,但初步认为可能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神经元老化而引起功能异常;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脑部神经元病变。
陈俊表示,由于人们对此病认识不足,对于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诊断率并不高,生活中好多人还常常把它和帕金森病混淆,这两类疾病使用的药物完全不同,一定要加以区分。
“那我这个情况,能治好吗?”患者问道。
陈俊示意她放宽心:“适当药物治疗就可以大大改善,不过需要一个过程。另外就是,这个病,光用药物治疗不行,还需要关爱心理。”
“关爱心理?怎么讲?”女患者问道。
陈俊就给她科普了许多知识,其中有几条特别讽刺,那就是,不要喝咖啡,不要饮酒。
事实上,这名女患者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与她喜欢喝咖啡,饮酒有关。像她的妈妈和外婆,虽然也有,但是生活习惯较好,压力也小,所以就没有严重到要上医院。
对于这种病来说,咖啡因和其他兴奋剂可以加重震颤,虽然喝酒后震颤会略有改善,但是一旦酒劲过去,震颤往往会加重。
然后要学会放松。压力和焦虑往往使震颤更加严重,冥想或按摩等放松方式可以缓解震颤,改善心理压力和精神焦虑。
同时,还要积极运动。运动时,要选择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如借助器械锻炼臂力,多走走弯曲的石子路,对于延缓运动功能下降非常好。
此外,需要大胆倾吐。公开讲话时,不遮遮掩,大胆告诉他人你生病了;如果颤抖的手已经影响工作,尝试使用语音识别软件或训练不太颤抖的另一只手。
陈俊表示,对于一些患有原发性震颤患者如果症状轻微是不需要治疗的,就像这名患者的妈妈和外婆。但是,如果原发性震颤使其难以工作或进行日常活动,还是要尽快就医。
目前治疗特发性震颤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药物治疗,主要采用β受体阻
喜欢当医生遇上不正经系统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