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双方之间的谈判不能为此事耽误了,最后双方在协议上注明华夏军反对英国政府占领香港和九龙半岛,要求立即归还,而英国政府对此拒绝,但也就写到这里,并没有写入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李仙心里暗暗叹息,这事也只能做到这里了,只能为以后收回香港留下些伏笔吧。
双方的停战协议被后世称为“宝安条约”,很多历史学家对这份条约有很多精彩的评论,有说华夏军方面维护中国权益的,也有说妥协过甚的,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这次宝安之行,李仙除了签订这份协议外,还有很多其他收获。
李仙向璞鼎查为首的英国官员提出大量的物资购买要求,包括硫磺、硝石、熟铁、钢铁、橡胶、焦炭、棉花、帆布、机床和船舶等大宗物资,其中还特别要求购买两个蒸汽机火车头和十公里以上的铁轨,以及两艘蒸汽机船。
如果清国政府知道这样的物资贸易肯定会吓一跳,然后拼命干涉的,毕竟这里的很多物品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然而,璞鼎查却没有一点反对的意思,反而很高兴地同意组织英国商人提供这些物资,没有一点作梗的意思。
以璞鼎查的观点而言,到中国打这么一仗,不就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向中国卖更多商品吗,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华夏军方面会不会利用这些物资提高己方的军事实力,以强大的大英帝国而言其实是一点也不在乎的。
这时候英国政府的胸襟气度还是值得称道的,比如英国的高级机床,早先严格禁止输出到国外,以免敌对国家势力用这些机床生产武器,威胁英国军队。
但是,在1820年这样的机床禁止出口法律被废除了,甚至允许出口到法国这样的传统对手国家,倒让英国的机床生产商们高兴了好久。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气度正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所需的重要特性。
有了这么一份一百万两白银以上的贸易合约,以后璞鼎查向议会解释在广州的军事失败,也能推卸一些责任。
等到条约签订完毕,李仙回到广州,就带上了两艘蒸汽机船,却是英国方面卖给他的。
这两艘蒸汽机船都是六百吨左右的船,之前在战争中都有些破损,要万里迢迢拉回英国恐怕有些不太安全,璞鼎查便以不低的价格卖给李仙,让他可以直接带回广州,上面还载着一部分李仙这次买到的商品。
李仙回到广州,将蒸汽船和条约展示给军中高层和士绅们看,同时还给大家看清国和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副本,大部分人才如梦方醒,原来不知不觉间竟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情。
在之前打生打死的英国和华夏军之间竟然也能签订和平条约,实在出乎大家的意料,一部分原来希望英国军队和朝廷军队一同用兵,赶走华夏军这支造反队伍的人暗中失望不已,却是必然的了。
两艘蒸汽船到达广州后,却引起了一阵轰动。
这时代的蒸汽船卖相很好,六百吨级的船在欧洲只是中型船只,但在中国确实绝对的大船了,再加上蒸汽船两边都有两层楼高的木轮,行驶起来声势浩大而快速,甚至能无风而动,对只见识过帆船的广州市民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高科技。
一些见多识广,对这种西洋船只熟悉的人还罢了,普通市民却怀着巨大的敬畏和好奇,涌到码头附近远远地观看蒸汽船的行驶,据说码头附近卖糕点的人都赚得盘满钵满。
不过,这些都跟李仙无关,把蒸汽船开到广州后,他就从福地的研究所召唤出数百名工匠,扑到船上,每日每夜地研究船上的蒸汽机和蒸汽船本身。
以前,李仙也从多个渠道获得过一些蒸汽机,但都是小型机械,功率还不到一百马力,跟这两艘分别二百八十马力和三百五十马力的蒸汽机船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李仙带着工匠们先勾勒出蒸汽船和蒸汽机的设计图,然后又尝试着将蒸汽机拆开来又装上去,一点点熟悉其内部构造。
等到对蒸汽船有足够的了解后,李仙还把其中一艘蒸汽船的蒸汽机拆下来,费了好大劲,运输到三元观,又运进福地里去。
在福地里,运用道种之力,就可以方便地确定每个部件所用的材料性能,然后再根据各个配件尺寸,一点点仿制出蒸汽机。
说实话,以李仙这边现在的技术积累,在主世界也能完成类似的仿制,但就是会比在福地里慢一些。
这时代的蒸汽机仿制难度其实不高,部件都是傻大粗的典范,误差范围什么的都很大,利用从澳门获得的大量机床进行仿制,真没什么技术难度。
在折腾了一个月后,福地研究所终于能仿制出第一台蒸汽机,在不计成本的投入下,用的铁料性能超出原版,每个部件也都机床精确加工出来,整体性能比原来的蒸汽机还要好很多。
不过,仿制出来的蒸汽机做了一定的改良,就是原版蒸汽机是要烧煤的,而仿制品却做成烧木炭的。
广州向来缺煤,蒸汽机烧的煤还是加工好的优质煤,福地里一时半会儿弄不到,便干脆采用木炭来代替。
木炭的热值和燃烧性能都优于煤炭,只是因为比煤炭贵好几倍,所以一般蒸汽机才不会使用木炭。
相对而言,福地属于热带雨林环境,最不缺的就是木材,随便砍伐下来做成木炭,可比满世界找煤炭容易多了。
仿制出来的蒸汽机立
喜欢全民修炼在清朝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