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客气之后,霍邯问赵过道:“如今我大汉人口已经超过了五十五万之多,粮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我听二兄说你在农业方面极有建树。我就想向你请教一下,关于汉镇一带农业的发展,你有什么想法吗?”
赵过有些诚惶诚恐的说道:“大将军您太客气了。下官乃是农官,生于土长于田,为大汉解决粮食问题,正是下官的职责所在。”
“经过几天的勘察,我发现汉镇附近土地虽然无穷无尽,但这里乃是牧区,的确不太适合太规模的开垦。”
霍邯点了点头,叹道:“万物生长有其规律,我又何尝不知此地更适合畜牧而不是种地呢?但农业乃是立国之本,我们大汉农耕民族。有合适的耕地我们要种地,没有合适的耕地,创造耕地我们也要种!”
赵过说道:“汉镇制约汉镇附近农业大规模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第一个问题是水源,远离河道的农田,灌溉艰难,必须要大兴水渠,同时还要多种抗旱作物。”
霍邯点了点头,水源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那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
赵过答道:“第二个问题则是抗风问题,此地乃是一片茫茫草原,温差大,风沙大。想要大规模开垦,还必须要在抗风方面下功夫,否则大风一吹,禾苗就全都死了。”
风!这个问题不善务农的霍邯的确是没想到!
霍邯陷入了思考:是啊,在中国北方地区种地,抗风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而在这中亚地区的草原上,风沙更是夸张,大风,是一个大问题啊!
“那第三个问题又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是土壤,此地草原地区,特别是远离河道的草原土壤里,含沙量很高。稀薄的土壤依赖草皮保护,一旦大规模开垦,大风一吹。稍不注意,几年的时间,土地就会沙。”
沙漠化!草原地区稀薄的土壤的确很容易就沙漠化,即使是在古代,环境保护也是很重要的。
霍邯暗叹一口气:在不适合农业的草原地区大规模开垦,无疑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是逆天而行!但大汉又不得不逆天而行!
最后,赵过总结道:“我总结出来的结论是,汉镇一带河岸两侧的土地,开垦起来是没有任何问题。河水能提供灌溉水源,而且有河水的保湿,土地也不容易被吹走沙化。”
“而在那些远离河道的土地开垦,就必须解决水源、大风以及保持土壤三个大问题。”
抗旱!抗风!不破坏土壤!
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大汉才能放心大胆的在草地上开垦!
于是霍邯问道:“那要解决这三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赵过带着霍邯往田坎上一站,指着田地道:“大将军您看,这左边的田地是目前大汉常用的垄作法田地,而右边则是下官在自家地里试验过的代田法地。”
霍邯看归看,但却看不出个名堂来,只能问道:“这代田法有和独特之处吗?”
虽然一贯是谨小慎微的老农模样,但在说起自己专业领域的时候,赵过一下子就变得眼神中充满了自信的光芒。
赵过走进田里,说道:“所谓代田之法,即是一亩三畎,岁代处。”
“将一亩田分为三畎,三畎之间是两垄,另外再加上边上的一垄,就有三条垄和三畎对应。”
“这样分成三垄三畎,有什么好处吗?”霍邯问道。
“回大将军,我大汉北方黄河流域,许多地区都是雨水稀少并时常有大风天气。”
“在播种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种子播种在畎里,由于有两侧高处的田垄保护,所以能够维持温度和水分,让幼小的禾苗不至于直接面对大风的摧残。”
“此时禾苗都生在畎里,田垄的土地就可以休息,培养肥力。”
“等中耕之时,禾苗已经初步长成,具有了一定的抗风能力。这个时候我们把田垄上的杂草铲除掉,然后把垄上生长过杂草培养过肥力的土壤铲下来。把这些肥土覆盖到畎里谷苗的覆土之上。”
“这些肥土覆盖上去之后,可以让禾苗更加茁壮的成长;同时这样经过加厚的土壤,可以使得禾苗根基更加牢固,即使面对大风也不足畏惧了。”
“接下来便是重复的过程,不断的培养田垄之土,隔一段时间就除草,顺便把田垄的肥土加到畎里。”
“无需多久,田垄便会被铲平,而畎也会被填平。此时畎里的禾苗就是根深蒂固,而且生长在多次培养的肥土之中,既能抗风,也能锁水抗旱。”
“等到秋收之时,之前的田垄土地不断被铲到畎里,于是之前的田垄变成了畎,而之前的畎则变成了田垄。”
“等到来年的时候,就可以在新的畎里播种,而让已经耕种过的畎作为田垄,休养一年。”
“三畎三垄,就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交换位置,这也是代田法名字的由来。”
“妙哉!妙哉!”
听完了赵过的讲解,霍邯不由得鼓起了掌大声叫好,这个代田法的确很有其先进之处。
首先种子播种在畎里,可以在抗风的同时蓄水保墒,节约宝贵的水资源。而等到中耕锄草之时,把田垄上的杂草和肥土一起铲入畎里,可以起到培壅苗根的作用。
等到夏天,田地里的畎垄齐高,这样可以使禾苗的根扎的很深。既可以抗旱,也可以抗风,还能够防止作物倒伏。
秋收之后畎变垄,垄变畎,不必费尽重整耕地
喜欢汉朝大战罗马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