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发电也不是多新鲜的事物,科学界早就已经对这种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应用,类似的装置广泛用在了宇宙航天上,阿波罗登月舱、旅行者等众多航天器都依赖这种温差发电系统提供能源。
这种发电装置没有运动部件,这使得这种设备没有噪音,可工作寿命长的同时也易于维护。
其次,配套设备只需要热源、冷源、导线就可以发电,因此重量也很轻。
不过它也不是没有缺点的,甚至可以说它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
那就是发电的效率太低。
目前较常见的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在组件两面保持温差摄氏60度的情况下,可发出的电压大约为3.5v,电流大约为3a--5a,这个电压和电流会随着温差的减小而减小,这个发电效率还太低。
在热电材料中,衡量热电转化效率的数值被称为热电优值系数,也就是zt值,热电材料的zt值越高,其热电性能就越好。
以往科学界研发出最好的热电材料zt值最高只有2.8,近几年也才刚刚突破到6。
一般认为当zt值大于1时,热电材料具有实用价值,大于2时则可用于汽车废热发电,大于3时,可用于火电厂废热发电或者作为太阳能发电的补充,zt值达到6也意味着热电材料在将来可以有更多更大的应用。
不过这种热电材料想要用到藏羚羊号上是不可能的。
这个数值的热电材料虽然已经接近地热发电的效率,但是它根本就带不动藏羚羊号。
因为藏羚羊号反应堆设计的功率是20万千瓦,也就是说全功率运作的情况下,每小时发电量约为20万度。
如果不使用系统提供的技术,想要在藏羚羊号这十几米的尺寸里用热电材料发电二十万度,根本就不可能。
而系统使用的技术也十分有这个电影世界的特色,因为这种新的热电材料大量使用了纳米技术,这与推进器上面的技术体系是相吻合的。
以至于陈神有时候会怀疑是不是真的存在那么一个电影世界,还是说系统只是一个细节怪?
总而言之温差发电的效率,取决于热电材料三个方面的能力,即材料在有温度差的情况下产生电动势的能力、材料导电的能力、材料导热的能力。
前两者越高越好,最后一个导热能力则越低越好,因为如果材料导热能力良好的话,那材料两端的温差就会迅速消失,没有了温差,那温差发电自然也就没法发电了。
只不过这三个能力之间的三角关系复杂,往往提升一个,就会降低另外一个或者两个,比如提高材料的电动势,就会降低其电导率。
这也是之前研究了那么多年,热电材料zt值一直过不了3的原因之一。
而系统的技术则是在纳米线和纳米复合热电材料上面下功夫。
纳米线结构具有强大的量子限制效应和声子散射,可以降低主要影响导热能力的声子热导率,进而让材料的热电性能得到增强。
而纳米复合材料的思路也是一样的,通过在材料中掺杂不同尺寸的纳米颗粒来影响声子热导率,从而降低材料整体的热导率。
同时系统还改进了材料的拓扑结构,让两种材料的zt值一举突破到了30的大关,这个水平下的热电材料在发电效率上已经超过一般燃煤机组一半还多了。
甚至可以简单地说,藏羚羊号就是在十几米的机身里,塞进了一个发电效率超过燃煤机组的发电机,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如此小的尺寸上做到如此夸张的发电功率。
接下来的一个月,陈神都待在发射中心,一边跟进微型核反应堆的项目进程,一边跟进藏羚羊号的试验。
这些天来,它一直都在进行太空往返测试。
而且跟一二次试验不同,这几次它在太空上面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候上了太空不在上面漂几天都不会回来,最长的一次直接在上面关闭运力,沿着轨道飞行了八天。
同时,它所携带的实验载荷也越来越多。
之前一二次试验的时候,大家都怕它载荷太重在着陆时会出现意外,所以只敢往上面放一些基础载荷。
直到经过一二次试验,通过增减机身内的等离子反应器,摸清了它的能源消耗规律,建了一套数学模型,在地面就可以准确预测它的载荷极限,发射中心才敢让它搭载更多的试验装置。
所以这一个月以来,国内科学界的学者们感觉就像是过大年一样,太空试验的要求一下子就放宽松了,许多原本根本上不了太空的项目,一下子就获得了太空试验的机会,再不济也获得了排队等待的机会。
这一个月来,被批准通过的太空试验比过去十几年来国内做过的所有太空试验都要多,而且还多上了好几倍。
因为另外两艘备用的藏羚羊马上就要投入使用了,过不了多久,在太空上就可能就会同时存在三艘藏羚羊。
这段时间里,对面一直都叫嚣着国内正在往太空部署武器,意图让太空武器化,逼迫其他国家扩大太空军备。
而其他国家对于藏羚羊的密集飞行其实也是有一点异议的,毕竟他们都不是瞎子,光看这段时间里国内批准通过的各种太空试验项目就知道,藏羚羊号的载重量肯定不会太低。
至少运载一株一吨重的蘑菇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再加上长时间的在轨能力……
这踏马的哪里是什么高原藏羚羊?
这分明是一只轨道轰炸
喜欢电影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