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临近科举的日子了,李承乾压下得到毛呢料的兴奋,不得不到礼部南院贡院作最后的检查。
往年这样的事儿都是由小胖子李泰负责的,可今年皇帝却下旨由太子负责,这也让一直利用科举招揽人才的小胖子断了一条臂膀。
因为今年朝廷要举行太子的加冠大礼,所以科考的日子的往后稍时的延时一段时间,这也给工部营造司给更多的时间来修缮贡院。
李世民对科举的重视要更胜于前隋,不仅每年让皇子负责协调各部,还挑选了得力文臣大儒作为主考。
今年的主考是礼部侍郎温彦博,副主考是褚遂良和温彦将,这三个人都是经世致用的大才,这届的科考有了他们的主理,势必会为朝廷遴选出更多的人才。所以对皇帝这次选人的眼光,李承乾还是抱着赞赏的态度的。......
“虞国公,科举制是朝廷汲取人才的源泉,来前,陛下特意嘱咐孤,不仅要把贡院修缮的好,更是要关心士子们的在京的生活,尤其是寒门考生,聚贤馆一定要经营好了,全力保障士子们的吃穿用度,不要让他们背着包袱上考场。”
无论朝代如何更迭,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两极分化的,穷人愈穷,富人愈富,读书对那些穷人来说是件十分奢侈的事。
为了鼓励寒门考生的积极性,皇帝特意从内府出资建立了聚贤馆,算是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也算是扶了一把踉踉跄跄的寒门考生。
可时间是能改变一切的,再严的制度也会漏洞,李承乾相信礼部官员们在打理这些柴米油盐的时候肯定是不那么上心。
别人干的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他们顶着礼部的名头,却干着客栈的勾当,这要是还不让打盹,那还让不让人活了,所以李承乾也只是好言提醒,并没有直接去查阅。
“殿下放心,老臣的门生中也有不少的寒门学子,知道他们求学的不易之处,所以特意命舍弟大有,每三日一巡查,断是不会委屈了他们的。”,温彦博一边把李承乾一行人往里面引,一边回着话。
“好,如此孤就放心了,今年的考生的要比往年多出许多,你们的压力也比往年要大出许多,如果有什么困难就提出了,孤马上给你解决。”
看到太子如此的重视科考,温彦博十分高兴,一直以来朝中官员都说太子重武轻文,怠慢儒生,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嘛。
于是笑着回道:“既然殿下如此说了,那老臣也就直言不讳了。殿下,您是知道的,不少学子都承袭了魏晋遗风,平日和至交同窗饮酒畅谈诗词歌赋也是常有的事。
特别是现在,全国的顶尖的学子们都汇聚在长安,以酒助兴,以词会友也就成了常态。可长安城是要严格的宵禁制度的,近一段时间,老臣不知道跑了不少趟京兆尹和左右武侯军去保那些犯了夜的学子。
老臣跑几趟倒没什么,可这些犯了夜的学子经过了那几十鞭子的抽打,没有十天半个月是起不来床的。您能不能和鄂国公他们协调一下,这顿打能不能先记下,先让学子把试考完了再说。”
温彦博提的这事很有意思,别看这些文弱书生们酒量不怎么样,但这酒胆不错,即使明知道犯夜也是要和好友们喝上几壶的,顺便在做上几首即兴的诗词,在他们眼中如此这般才不负逍遥二字。
可他们的这些酸词在字都认不全的尉迟敬德和刘弘基眼中就是一堆狗屎,在他们那,不管你是什么出身,不管你是干什么的,犯了夜就得揍,好让这些家伙涨涨记性,知道下什么是王法。
“这样,虞国公,孤记得聚贤馆附近有几家酒楼,告诉那些学子夜里要是犯了酒瘾可以到那里去解决。孤回头跟鄂国公他们说说,宵禁之后派兵封锁那几条街道,只要他们不出来,就不算犯夜。但你也要派人约束好那些学子,不要惹事,不然的话,从重处置。”
长安现有的宵禁制度非常好,不管官民一体节制,是保证这座城市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别说是李承乾,就算是皇帝也不会轻易的变更这种制度。
再说一味的迁就那些学子,不仅会让他授人口实,更是滋长了他们身上的酸腐之气,这些人可以用,但不能惯着,李承乾可不希望明朝的东林党人在大唐出现。
温彦博也知道太子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的照顾,这些学子们终于不用再为自己的屁股担心了。而对他个人来说,再也不用去看尉迟敬德和刘弘基那两个老人渣的脸色了。
“老臣替那些学子谢过殿下的恩典了。”话毕,又将李承乾引导考场实地看看,老温为人风趣,听他说话让人不知疲倦。
南院的贡院是大唐目前最大的考场,此贡院内沿中路主要有明远楼、公堂、聚奎阁和会经堂等建筑。
东西两旁则分布着九千多间被称之为“号棚”的低矮考棚。在贡院的四角还建有了望楼。更为有趣的是贡院四周种满了荆棘,所以就有了“锁棘贡试”的说法。
看了一圈后,心满意足的李承乾,一边往外面走,一边身边的温彦博说:“孤记得王珪曾说过,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如今看来盛名之下无虚士,有卿为国操持抡才大典,父皇和孤都是放心的。”
谁不知道太子对于朝中的官员从来都是不轻易评价的,这不仅是因为身份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太子的眼光奇高,能让他一赞,这可是给了温彦博天大的面子。
喜欢贞观皇储李承乾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