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不是有个郑崇俭么?
三边总督的任命函发过去,让他来稳局面。
那家伙能算得上明末会打仗的文官了吧。
大同镇被蒙古人像纸一样撕开,而郑崇俭巡抚的宁夏镇,多次打败河西走廊上的蒙古人。
在正统历史上,他还把张献忠摁在地上来回摩擦了好几遍。
也是一生没有败绩的人,奈何被历史上的朱由检给砍了,然后弃市,那叫一个惨。
国朝正是用人之际,怎么能错过了这个人呢?
郑崇俭任三边总督还不够,崇祯又给他拨了一笔款,100万两,派一个军督府的官员过去,协助他来犒劳各镇总兵、参将。
能稳定人心的,不是老板的鸡汤,而是发到手里的钱。
当然,这100万两,中上层军官瓜分了也就瓜分了,本身就是为了稳定西北,避免宣府的整治影响到了西北。
花点钱先稳一稳,性价比再高不过了。
毕竟整顿军政,也得一个个来。
凡事也不能过于心急,不可能一口气把所有事都做了。
今年上半年解决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漠南蒙古,这是对建奴的牵制战略部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威慑住了漠南蒙古,宣府和大同的军政才能大刀阔斧的改制,否则蒙古人可不老实。
以目前的局势来看,一切都在张晨的计划之内,一切也都还在可控范围内。
老实说,国内亲王的造反是真的不值一提,那些亲王过惯了奢侈的生活,他们哪里知道打仗怎么打?
真正头大的,还是新农政的全面实施,这牵扯到基层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
也是这个时代,生产资料的分配问题,更是大明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民生问题不能解决,歪脖子树时时刻刻都在煤山等着他。
这一次这么多亲王跳出来,也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把这些地方上的土地毒瘤拔掉,为新农政的彻底贯彻铺路。
崇祯这几天睡得都很好,毕竟事情在一件一件的解决,他的战略计划也在一步步往前推进。
为了以后有充足的精力对抗各种巨大的压力,他还专门给自己弄了一个健身的地方。
每天晚上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
又让工部按照他的要求,搞了两个各自重15斤的哑铃,每晚200个哑铃。
凡事不在多,不在急,贵在坚持。
每晚结束后,洗浴睡觉,第二日便精神抖擞,处理政务起来大脑也会非常清醒。
六月十三日一大早,崇祯就悄悄跑到了国立北京大学。
格物院在北京大学内部,一座独立的楼栋。
周围日夜都有士兵把守,并且这些士兵是从锦衣卫里挑选出来的。
格物院的人有自己的身份标识,除此之外,任何人都不准进入这里。
格物院的建筑风格很古朴,造反的唐风,大气雄浑。
一大早,格物院所有人都在大堂恭候。
等皇帝来后,大家连忙行礼:“臣等参见陛下,圣安。”
崇祯心情很好,他说道:“诸位不必多礼。”
给了王徵这么长时间,蒸汽的原理应该研究得差不多了吧。
今天崇祯来这里,就是为了这件事。
并且他还送来了两份文档,一份是后膛枪的原理,另一份是纸包弹的原理。
不过,由于专业程度受限,他写的比较模糊。
拿这些模糊的理论知识,给毕懋康和孙元化去瞅瞅,再给他们时间自己琢磨,后膛枪的研发问题应该不大。
“谢陛下。”
崇祯看着徐光启,说道:“徐爱卿,最近身体可还好?”
徐光启说道:“承蒙陛下垂怜,老臣一切都好。”
“好!身体好就好!”如果张晨没有记错,徐光启在正统历史上,病逝于崇祯六年,也就是今年的十月。
死后葬于法华汇,为了纪念徐光启,上海将法华汇更名为徐家汇。
徐家汇就是这么来的。
而眼下,看徐光启精神抖擞,却不像是有大病的。
想来是穿越者在穿越过来后,引发了蝴蝶效应,许许多多事情都改变了。
在徐光启的引导下,众人往里面走。
皇帝被大家簇拥着,这些人,可都是当今大明朝顶尖的科技人才。
格物院为什么要设置在国立北京大学里面?
就是借着国立北京大学,挖掘民间更多有天赋的科技人才。
人才从来都是来自民间,人才不是贵族的专属。
崇祯一边走一边说道:“孙元化。”
“臣在。”
“第二代的红夷大炮研制得如何了?”
“回禀陛下,臣上个月还做了几次尝试,射程可以增加到8里以外,不过对火药量和铁材质的要求会更高,所需要的花费会更高。”
崇祯停顿了一下,看着他说道:“你尽管把东西给朕做出来,把需要的铁质和火药量全部标出来,有困难就让冶铁厂想办法。”
说完,他又转身对徐光启说道:“以后格物院和制造局的所有经费直接走王承恩,王承恩会第一时间给到朕,朕给你们第一时间审批过。”
众人一听,顿时喜上心头。
现在的预算申报流程都是走毕自严,毕自严统管所有财政。
大明朝各个部门如此之多,而且皇帝陛下的新政还增添了各个衙门,流程难免会漫长。
而如果直接给王承恩,那就是特殊通道了。
“
喜欢我在大明割韭菜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