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乱世出英雄,盛世产庸吏’。1393年,距离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奉天靖难,起义兵,清君侧’已过去了小半年,此半年中,朝廷、燕军互有攻守,战事看似陷入了僵持的胶着阶段。而纵览古今,每逢‘人主’挺兵不利,总会有一支奇异之师突现,而这次亦不例外!
山西忻州代县雁门山中,一个村落隐匿于高耸的大树、和险峻的高山之中。而这个村落究竟有多少人?村长究竟是谁?却无人知晓,宛如世人追寻的桃花源林。
“咚咚!”宛子村村口的大钟在卯时一刻被人准时敲响。
村中的老少爷们,无论是起床的还是没起的,只要是能喘气的,年龄在十二至五十五这个区间中的男子,一听见这钟声,必须放下手中的活计,前去打谷场集合。
和军队中擂鼓进攻、鸣金收兵一样,宛子村的钟声也包含着特殊含义——‘宛子村村长’,荀公望召集着村民。
荀公望,河南颖川荀氏之后,为当时尚书令荀彧族叔,荀爽之后。当时荀爽见董卓专横僭越,便和丞相王允密谋举事,可举事前夕,荀爽怀着满腔失意忿忿离世。逝世前留下家训,凡荀爽直属族员,不得出仕为官!历经近千年更迭,到荀公望一辈,依旧秉持家训,带领族人开荒拓土,隐居山林。时奉明元大战刚刚结束,无数因战乱四处流落的难民,不知怎的发现了这个世外桃源,从小受正统儒家思想的荀公望,最终还是接收了他们。
打谷场,全村一两百号村民把村长荀公望围在中间,虽然荀公望已近古稀,但身子骨却依旧硬朗,站在左边的是他的长子荀武,而站在右边的则是次子荀文。
虽然荀公望儒雅文静,但是村民中不免有些心气暴躁的人,见大家都叽叽喳喳吵个不停,一位村民跨步出列,摆摆手让吵嚷的民众安静下来,然后询问着村长:
“村长,请问您一大早敲钟召集我们,是有什么大事么?现在应该还不到春耕、秋收的时节吧!”
宛子村的大钟,除了承担着村长召集民众的职责,像春种秋收,婚红白喜这样全村性的大事,也由它来昭告。
“咳,大家稍安勿躁!我自有吩咐。”荀公望用拐杖轻击地面,清了清嗓子后,发出一声年老如洪钟般的声音。
荀公望一出声,在场的村民纷纷安静下来。从老村长微微皱起的白眉来看,这次要宣布的一定是大事。
“我,荀公望,自元服(⒈)以来,秉持祖训,虽资质驽钝平庸,但蒙祖宗庇佑,带领族人隐居山林长达三十几年,老来得子,平生已无心愿!但今天在这,我要做出一个让我这副老骨头背上‘不忠不孝’骂名的决定。”
荀公望平举着拐杖,苍老的面容上浮现出多样的情绪。一旁的荀武,看见父亲颇为怪异的言行,有些担忧地上前搀扶着老夫,却被自己父亲用力地甩开了。
“父亲!发生了什么事,可以和大家一起商量啊!”害怕伤害到老父的荀武上前一步,施礼劝说着父亲!
也因儒家思想的熏陶,尤其先祖是荀爽,所以荀公望在对两个儿子自小的教育中,无时无刻不灌输给他们‘君臣、父子’上下级关系的思想!所以就算荀武年纪轻轻,血气方刚,对于老父只敢略提异议,却不敢当面反驳。
“孩儿啊,我祖家训第一句是什么,你背给为夫听!”荀公望捋了捋白色的胡须,然后让儿子背诵家训。
“是!父亲!祖训有言,‘伴君如伴虎,为君王者喜怒无常,吾辈须淡薄名利,利……’。”背到一半荀武卡壳了。
“‘修生养性,谨守祖训,后人无论世事如何,不得出仕为官,如有违者,人神共愤,生前驱逐出族,死后不得葬入祖陵,望后人谨之慎之!’”见以武艺为诸技之长的大哥没能背出来,二弟荀文立马接过话头背诵道。
“很好!(待会儿再找你算账!)”荀公望欣慰地看了次子一眼,而后悄声地训诫着自家长子。
“村长的意思难道是……?可现在的天下,虽无三国之乱,但也太平不到哪去,我们为什么要趟这趟浑水呢?”听着村长的言下之意,一些村民已经听出了弦外之音。
“是啊父亲!如果您真的是这意思,那么按照家训,您要被驱逐…出去!所以孩儿请父亲三思。”荀文也劝说着老父!同时也对老祖的遗命感到无奈。
荀公望看了看儿子,再看了看底下叽叽喳喳吵嚷着的村民,现在朝廷内有燕王兴起的靖难之师,外还有鞑子的残余实力,可以说内忧外患无一不有。这些村民除了自己的亲族,其他都是为了太平日子,为了一口吃的前来投奔的难民,就算自己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怕是也会激起一片人的反对,但是想到这雁门山外依旧有着数万、数十万的难民,自己能收留几百靠一千,但是其他的难民,他们的归宿又在何处呢?
“子曰舍身,孟曰取义,大圣大贤之言,岂可不遵。今天,我荀公望在此宣告,凡我族人皆可出仕,或为官或为将,须牢记‘举头三尺有神明’!保之重之!”荀公望的声音瞬间高了八度,二子见阻拦不了老父也只得遵从。
“好了,今天有劳大家到此一聚,现在,非我荀氏一族的村民可自行离去,我族内还有要事商量。”荀公望虽未说破,但是每一个荀氏族人都知道,违背祖训,就算是出仕就任高官之人,也难逃刑罚!
“荀文,你来对爹执
喜欢大明边帅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