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已进四月,天气转暖。
河南王杨昭脸色微红,喘着粗气向杨广的书房而去。虽然路途不远,但这几步路已进让杨昭的鼻尖沁出汗珠。
杨昭进得房中,见晋王长史张煚,左领左府将军将军史祥,杨素之弟大理少卿杨约,刚调来的左监门率郭衍,车骑将军杨广的堂舅独孤盛等杨广心腹俱在。
看着杨广眉头紧锁,堂上众人或是脸色泛红,或是表情严肃,看样子已经是经过一番争论了。
杨昭没有说话,默默地进入房内。
不过他的弟弟杨暕并不甘心放过兄长,看到兄长姗姗来迟,杨暕泛着冷笑问道:“大兄这是不把阿耶的话当回事吗?这个时候才来。”
杨昭没有争辩,赶紧向父亲告罪。
杨广对于杨昭的迟到明显不悦,本来就微促的眉头锁得更紧了,但这个时候,不适合发落儿子。杨广也不好多说,“嗯”了一声,便让杨昭坐下。
杨暕显然是对这个结果很是不满,“哼”了一声,还想再对杨昭发难,看到杨广不善的眼光,缩了缩脖子,没敢再吭声。
杨昭赶紧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这样的明枪暗箭他经历的太多了。每每一点小错,这个弟弟就恨不得将其撕开,公之于众,好让父亲更加的厌恶自己。
这时一旁人的争论进入杨昭的脑海,使杨昭顾不得再想刚才的事情。
晋王长史张煚,年近七十,仍不改雄壮之风,在堂上大声奏道:“此事当请王爷三思啊,步迦挟新定草原之势南来,必然其势浩荡,其威凛然,王爷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当此储位大决之时,王爷离京,一旦有失,相隔千里,不能决也,恐悔之晚矣。”
杨昭这才知道原来是黄明远写信请求杨广争帅一事。对此事,黄明远之前也写信给过自己,希望自己可以劝阿耶同意。
此次突厥步迦可汗南来,不亚于去年的东、西突厥相约攻隋,杨广虽然希望可以攥取这次北上御敌的兵权,但是又恐自己一旦离京,储位有失,因此一直犹豫不决。
这次杨广召集众人议事,也看得出杨广的患得患失。杨昭看出若是父亲前几日还想着出京,现在恐怕已经打消了这个打算。
杨广本身就是个主意正的人,并不喜欢听人劝谏,以往处事大都是独断专行,今日一反常态的行为,让杨昭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也有些不知所措。
杨昭仔细的观察着父亲,确定这次杨广并没有以此来试探众人,他这次真的是想听听众人的意见。
史祥站起来反驳道:“虞乡公(张煚爵位为虞乡县公)此言差矣,不过些许胡虏,能有南陈数十万大军之广吗?王爷一至,不也顷刻间平梁灭陈。王爷久在南方,平日里与北地将领也接触不多,此次北上,正是结好北地诸将的时候。到时统御诸军,一鼓作气而定草原胡乱,挟大功而回朝,储君之位,不手到擒来吗?”
这也代表了大多数武将的意见。现在还是战功为重的时候,杨广只有立下了赫赫战功,才能倒逼着杨坚立他为太子。否则光凭在朝堂上和杨勇争斗,何时才能成功。
而且众人还有一大隐忧,杨坚今年六十了,虽然往日里身子骨不错,但确实是该考虑后事了。这次的事情就是一个警醒,若非有圣后的提醒,他们这些人现在恐怕已经火烧眉毛了。
在此关键时刻,一旦圣人哪天去世了,这太子再是无能也可继承大统,到时候还有他们什么事。现在正是趁着立功,便是登临储君之位的最好时候,否则夜长梦多啊。
张煚反驳道:“晋王带兵出征,有功对他争得太子之位不能增加好处;无功反受其害,关键还是要看圣人的态度。且给晋王的那些兵将,皆是关中、北地支持太子的军队,让晋王带领他们,无异于领着一群饿狼!这样他们肯定不会尽力,此去必然无功。”
史祥驳斥道:“胡说八道,有楚国公在,还压不住那些骄兵悍将吗?”
这时端坐一旁的杨约也没法再高坐明堂,岿然不动了。听到史祥这么说,他只得站起来代替兄长说道:“王爷人中龙凤,区区粗鄙之辈,如何敢不畏惧天威。家兄世受皇恩,敢不尽忠竭力以报王爷。只是战场之上,什么事情都会发生,未虑胜先虑败,让王爷贸然领兵,若有疏漏,终是不美。”
杨约其实也是不愿意杨广领军的。大隋自来对抗突厥,主力部队都是一东一西,分别从灵州和河东进军,左右夹击,相互呼应。这河东这路照现在情况自然是汉王杨谅领军,但灵州这路,若是没有晋王,必然是杨素领军了。
虽然若是二人一同领军,这其实军队的指挥权还是在自己兄长手里,但毕竟头上多了一尊大佛,往来之间,定有掣肘。虽然现在杨广尽力拉拢杨素,双方之间情好日密,但架不住杨广此人小心眼啊。若有什么事,他登临帝位再发作,也是个麻烦事。
君不见,相国高颎被废,不就是和其两次领军皆和汉王杨谅闹了大龌龊有关吗。
杨广经此一劝,最后的一份念想也没了。
众人说得没错,自己已经有了灭陈的大功,无论如何这次战绩怎样盛大,不过是锦上添花。但一旦失败,自己善战的美誉也会随之破碎的。
更让他担心的是杨坚的身体。虽然明面上杨坚身体没有什么事了,但宫里的消息却是,杨坚最近身体不佳,很多时候批改奏章都是独孤皇后给他代笔。这个时候,杨
喜欢天下安康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