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慢侯承认,那些常年在深山中合作围猎的女真人,是有天然的军事优势,他们几乎都不需要进行训练,就是十分优秀的冷兵器战士。
可是,专业协作,难道汉人就没有吗?农民种地,儿子牵牛,老子扶犁,孙子在后面撒种,日上三竿,奶奶和买卖做好的饭菜,小闺女已经送到了地头,这不是协作吗?匠人做工,师父砌砖,徒弟抹灰,还有小工搅拌砂石,有人用推车运送泥土,这不是协作吗?
女真人的协作,让他们可以享用到一顿顿丰盛的山珍野味。汉人的协作,成果是一条条大路,一道道运河,一间间屋舍,一座座城池。
鱼与熊掌诚然美味,可是美轮美奂的园林,雕梁画栋的宫殿,难道不更高级一些吗?
是的,谁都不缺协作,都不缺合作的能力,只是缺乏将合作直接转化为战斗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专业训练。
如果说野战是女真人的强处,在这个时代,近乎无敌,李慢侯承认。但守城却是汉人的优势,从古至今,也没有对手。
汉人研究了几千年的城市攻防战,李慢侯就不相信,一群起家之前,连城市都没见过,连城墙都不会建造的原始部落武士,就真的那么会攻城?到底是他们攻的好,还是汉人守的差?
如果说,金军是这个时代,攻城拔寨最犀利的军队,那么西军就是这个时代,守城固垒最擅长的军队,都没有之一!
汉人本就擅长守城,积累了几千年的智慧,在宋代达到了冷兵器时代城市攻防的巅峰。而宋朝人也使命一般的,在他最兴盛的时期,编制了一本《武经总要》将攻守武器进行了一个汇编,罗列了数百种攻守武器,其中专门用于守城的武器就不下百种。这个汇编,具有宿命般的味道,似乎是在为汉人的冷兵器做一个总结,因为宋人之后,大家就不玩冷兵器了,搞起了火药。
这一百多种守城武器,纷乱复杂,其中有很多都是哗众取宠,在文人的笔下威力无穷,但实用性不高。真正实用的,永远都是那些看着简单,用起来更简单的工具。就像叉杆,用了上千年了,还是没有淘汰,就是因为好用。
宋军的武器制造水平,有《武经总要》这种东西推广和规范,一直在水准之上。各种守城工具极多,李慢侯经过自己的试验验证,选取其中最简单易用,效果最好的几样,进行搭配组合,梯次布置打击密度,他认为金军几乎不可能通过简单工具登城。
而作为执行李慢侯这些策略的,则是西军的老兵。他们作为基层军官,经历过最多的战斗,其实还是守城战。各种守城武器都用的得心应手,各种守城的方式,都已经了然于胸。在西军军官的统领下,他们动辄要跟凶悍亡命的西夏人进行十几天,几十天,甚至成年累月的城市攻防,此时正是西军守城经验最丰富的时代。如果他们都守不住,那金军就真的无敌了。如果说还有一群人,能守住金军的进攻,那也一定是他们。
文人笔下,致胜的关键,永远都是那些天马行空的精妙计策,可李慢侯认为,最重要的可能是基层军官展现出来的专业化指挥,是他们将任何奇思妙计转化为现实,文人总试图出奇制胜,用一个奇计决定一场重要战争的结果,但却一直忽视那刺出关键一刀的执刀人。
李慢侯用这些西军军官,带领浙东士兵,苦练了数月的守城战。金军是消防队一般的专业攻城部队,西军也是消防队一般的专业守城部队,专业对专业,谁也占不到便宜。
论协作,军官是职业式的西军军官,士兵是宗族式的乡土士兵,他们之前非常熟悉,相互协作,可能没有女真人那么密切,那么寻常。但也有一定的基础,又专业化的训练了好几个月,才能做到现在这种程度。
让晏孝广叹为观止,李慢侯则颇有些遗憾。双方一攻一守,专业水平上,旗鼓相当。可是攻守之间,是有天然的优劣的。汉人花费巨大的资源,在国土范围内筑造了无数城池,就是为了获得这种优势。这优势是不能避免的,金兵必须爬梯攻城,这是比任何天然高差都更加陡峭的坡度,垂直!金兵在山林里打猎,攀爬崖壁,可能让他们拥有比契丹人更熟练的攀登技巧,奠定了他们擅长攻城的技术优势,但攀登依然不可能如履平地,这就给了宋军击杀他们带来了巨大优势。
情况也已经证明,面对蚁附攻城的金军,守军打出了一个漂亮的交换比,至今每个登城处都至少击杀了二三十名金军,而伤亡依然是最初慌乱中的那两个倒霉蛋。宋军也披甲,自下而上的弓箭根本伤不了,而宋军只需要探出头,而且是垂直向下,金兵射箭是有一个角度的,其实根本就打不到他们的脸面,最开始的士兵受伤,只是呆傻的去观望,结果迎来了一波箭雨,西军军官很有经验,这种错误只是士兵的失误,跟他们无关。
李慢侯遗憾的是,过早将飞梯推到,就这么绞杀下去,能打出更高的交换比。
但他并没有干涉,因为他知道,经验丰富的西军军官,始终掌握着节奏,一定是他们认为该结束一波攻守了,才推到飞梯。
而让他们结束的原因,肯定不是伤亡,那么只能是疲惫。
李慢侯立刻对晏孝广道:“老岳丈。劳烦你准备一些吃食,我军将士该修整了!”
“贤胥放心。包在老夫身上,保准让这些将士们吃好!”
晏孝广终于认可
喜欢宋耻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