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时机来临(14)
情况和大本营估计得几乎一样,西路军用兵西北,除了打仗,更重要的其实是政治。中亚各国与近代的中东一样,是一个长期战乱不休的地方。因为没有一个民族能占据压倒性优势,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拥有霸权地位。在十五世纪后期蒙古帖木儿帝国瓦解后,中亚从短暂的统一状态进入了分裂,此时,游牧部落乌兹别克人从北方进入中亚,于十八世纪初,在佛尔哈拉河流域建立的封建汗国,定都浩罕城,始称浩罕汗国。在清初皇太极征讨蒙古,击败黄金家族的时候,曾经归附过清政府,但随着清军入关,清廷的军事实力全面东南后,浩罕国便走上了独立的道路。他利用清朝开始衰落的机会,大肆进攻分散的哈萨克和柯尔克孜部落,控制了哈萨克草原和帕米尔以西的广大地区。其疆域东北到达伊犁河流域,北到锡尔河,西达咸海,南接印度。十九世纪中叶中亚各汗国互相战争,浩罕征服了中亚重要商业和军事中心塔什干。事实上,在中亚这块土地上,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并不强烈,更多的则是部落。因此,虽然清廷当时有所谓的边境线,但这种疆域连同上面的民众一起,都是出于模糊概念的,谁也无法精确得出自己的国土领域应该怎么画。只是习惯法则来划定边界。
李春福等人抵达中亚之后,一方面是着重要控制中央的核心城市塔什干,另一方面就是要消弭边疆各个民族之间的仇恨与敌对,使得其转移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由于鸦片战争之后清廷的不断衰落,俄国的势力于1876年吞并浩罕,现在俄国自身陷入混乱,则中亚已经进入了一片混乱时期。
大军临走之时,秦时竹对李春福和马占山有过交代,谓,中亚地方,非常难以管理,中亚民族,亦难以实现和谐共处。在这个地方,拥有说话权的还是武力。但,无论如何,武力不是万能的,因为中央不可能为了这个地方而留驻大军,退一步说,即便留驻,其成本和代价根本就难以负担。
俄国革命之后,浩汗是第一个起来宣布独立的,甚至于还斩杀了原来俄国派驻在浩汗的小部分军队和精英体系。同样,对国防军恢复故土,巩固边疆的行动,也予以了强烈的反对,认为妨害了他的生存空间。特别是对于塔什干的中心地位而言,更是不容错失。
不过,浩汗虽然架子拉得很足,但毕竟是刚刚复国,并没有多少力量,根本经不起国防军的冲击。在两个骑兵师、两个骑兵旅的强大机动力量配置于西线,端的是物有所值。
掌控了中亚,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
从战略态势上说,中亚正好是俄国的软腹部,从这里北上,能干脆利落地割裂欧洲俄国与亚洲俄国的关系,并且可以威胁高加索地区;对中国西北地区和天上南北而言,这简直就是天然的屏障。
从经济意义上说,中亚各国目前都还不富裕,甚至于连新疆的标准都达不到,但中亚蕴含着石油等资源,属于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
因此,李春福毫不手软,执掌国防军荡平各种抵抗力量,培养对中央亲善的团体,开始了布局长远的任务。
与此同时,俄国的形势却进一步复杂化了。
科尔尼洛夫叛乱被粉碎的事件表明了革命形势发展中新的转折——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布尔什维克党的威信空前提高,已成为革命的决定力量。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革命群众吧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从苏维埃中清洗出去,而把布尔什维克选到领导岗位。在其他地方也是一样。苏维埃得到了新的声明,成为党领导的名副其实的革命政权和武装起义的机关。
临时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有革命情绪的士兵、工人进行镇压,工人区遭到搜查,有革命情绪的士兵被勒令退出现役,甚至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真理报》也被捣毁和封闭,到了1月中旬,临时政府以煽动叛乱为由,下令逮捕列宁,双方的矛盾不仅公开化而且白热化了。在俄国,到处是白色恐怖。在这种形势下,布尔什维克重新转入地下。列宁暂时隐蔽起来。他起先住在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里,后来转到芬兰从事理论工作,撰写《国家与革命》,并指挥着反抗临时政府的斗争。一系列流血事件的发生表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即将结束。全部政权已操纵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已经成了临时政府的附属品,在这种情况下,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着手准备武装起义。他通过秘密渠道回到圣彼得堡,亲自领导和指挥武装起义。一月二十三日,列宁主持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会议,讨论了武装起义的问题。会议认为,实行武装起义等政治形势已经成熟,决定立即发动起义,并加紧进行准备。
鉴于一九一六年夏季攻势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10月,法国政府撤掉霞飞法军总司令的职务,代之以罗贝尔.乔治.尼维尔任法军总司令。尼维尔曾在凡尔登战役露过头角。他一上任,便汲取了第一次尼维尔战役的教训,便计划对努瓦荣突出部的南北两翼发动进攻,由英军攻打索姆河以北,法军攻打索姆河以南,吸引敌人注意力;然后由法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发动主攻,企图一举突破德军阵线,并将他们刚过莱茵河,迅速结束战争。英军司令部同法军司令部之间原来就有许多矛盾,而尼维尔
喜欢国势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