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馒头有没有蒸熟,崇祯没有关心,但是每一次蒸笼打开的时候出现的水汽,以及蒸笼盖子拿开后,上面滚滚往下滴的水滴,让崇祯确信了陈洪谧所言。至少,下雨是自然现象这一点,确凿无疑。那么,北旱南涝的天灾确实怪不到自己头上了。崇祯觉得自己有好几年没有这么轻松过了,被人指责因为自己的错误致使苍天降下灾祸的滋味,即使身为皇帝也难以承受。尽管还有更严峻的灾情挑战,崇祯觉得至少今晚应该让自己好好睡一觉。从崇祯即位以来,这几乎是他第一次没有处理完奏折就去休息了。不过崇祯临走前没有忘记命人赏赐肥鸡,并让肥鸡第二天带着装着水的蒸锅参加早朝。崇祯已经看明白了,水汽只跟锅里的水有关,与馒头无关。所以简朴的崇祯记得肥鸡说频繁打开盖子会使里面的馒头蒸不熟,就不欲再浪费面。
肥鸡听闻自己一个没有功名的厨子也能参加早朝,真是无限光宗耀祖,以前想都不敢想,激动了一夜,也没怎么休息,只盼着自己的高光时刻早些到来。
第二天早朝很快到来,温体仁昨夜没被皇帝召见,心中也有些忐忑。按理说崇祯的注意力无论是集中在陈洪谧的奏章,还是兵败的奏章,都应该会找自己或商议或斥责。如此大的事情,怎么会没动静呢?他当然想不到崇祯居然会因为心中压力的缓解而懈怠了一晚。
杨嗣昌则还在为剿匪的人选犯愁,心中也奇怪陛下应该已经接到兵败的消息了,怎么没有招自己问策呢?虽然自己刚上任这事情责任不在自己身上,但是接下来如何剿匪,肯定要问自己吧?自己准备这么多,总不能没有用武之地。
肥鸡则还在偏殿休息,昨晚就一直在这儿没回去,晚上过于兴奋,黎明未到就撑不住了,反正该他上台的时候自然有人来叫他准备,所以这时候也没有人把他叫醒。
今天的早朝开始,所有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今天的皇帝明显精神了许多。有些四朝元老想起了当年的万历,比之稍微年轻些的想起了崇祯自己刚搬倒魏忠贤的时候,都感觉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到陛下如此精神焕发,换句话说,叫有斗志。尤其是两年前下罪己诏之后,崇祯尽管不能说颓废,但大家都发现了,陛下身上的朝气已经完全没有了,没想到时隔两年,居然又见到如此的陛下。不少老臣都不自禁的热泪盈眶,所有人都心中好奇到底有何喜事发生。只有温体仁恍然大悟,应该是天灾罪不在己,让崇祯放下了心中的包袱。
温体仁给他的铁杆小弟礼部左侍郎薛国观使了个眼色,二人带头行礼:“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众臣闻言皆是一愣,但都是久经朝堂考验的人精,既然首辅恭贺,跟着做肯定不会错,便也跟着喊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崇祯也很茫然:“何喜之有?”
薛国观上前回话:“回禀陛下,陛下今日气色大好,精神焕发。陛下一人身系国家,陛下康健即是大喜!”
温体仁心知薛国观说的空话对崇祯用处不大,接过话头:“陛下今日精神焕发,当是已经验证了苏州知府陈洪谧奏折中所言的水汽一事了?”
这话挠到了崇祯痒处,崇祯今日正要趁着朝会让众臣工都明白天灾罪不在己:“不错,正是如此。温卿你就给大家讲讲陈洪谧的说法,然后朕让人当众演示给大家看看。”
温体仁无能在实务上,朝会问答正是其强项,听闻崇祯吩咐,朗声说道:“日前,苏州知府陈洪谧上了一封加急奏章,言道其遇到一位异人,这位异人并非秦之徐福,汉之奕大,以神仙之说惑人,而是精通天文地理之术。异人自言其本在钻研天象之变迁,不问世事。然而听闻陛下因天灾而发‘罪己诏’,心中十分诧异,便求见苏州知府,请其向陛下上书,说明天灾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与陛下与朝廷无关。用《荀子天论》来说就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因为陈洪谧父子两代官声都极好,所以百官对于陈洪谧所言都是信得过的,只是那异人到底是个真有本事的,还是空谈,却存疑。但是清流顾忌陈洪谧面子,阉党不会跟温体仁唱反调,所以两边都静听温体仁继续说,没有人打断。
“异人详细的描述了下雨的原因。他说我大明的东南方是茫茫大海,西北方是无垠的大陆。所以东南方湿热,而西北方干冷。夏季的时候,风从东南吹向西北,将湿热的水汽,从大海吹到我大明。水汽遇冷会在空中凝结,然后滴落,这就是下雨。正常年景,风中的水汽直到北方,才会遇到足够的寒冷,所以正常年景北方在夏天会下雨。但是近些年天气远比往年寒冷,所以水汽在南方的时候便已经全部凝结,这样一来,雨都下到南方去了,风到北方的时候里面已经没有足够降雨的水汽了。这就是这些年北旱南涝闹天灾的原因。”
群臣闻言,议论纷纷,有信的,自然也有不信的,有激烈争论的,也有漠不关心的,不过大家都知道,既然皇帝因为这封奏折而振奋,显然不会只有这些空谈的理论,应该是有什么实据的,所以也没有人立刻站出来唱反调。只有薛国观凑趣道:“陛下既然因此种说法而振奋,想必是见到实据了?”
崇祯心中颇为得意:“不错。陈卿在奏折中说,这种现象和蒸馒头,揭开蒸笼盖子时出现的水汽是一个道理。朕也知道君子远庖厨,所以
喜欢女神不应有恨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